大皇兄遲疑了會,說:“可是萬一……平安也誤食了呢?”
父親也跟著猶豫了幾秒鐘,最后他說:“若真如此,也是平安的命,她生為陶氏公主,便應當為陶氏死而后已?!?/p>
平安端著一份甜湯走在前往御書房的路上,她不知道自己現在該怎么辦,父親說母親每日忙于政事十分辛苦,身為女兒,她應當好好關懷母親,因此讓她去送甜湯。
平安還記得父親那張已有了細紋卻還英俊的面容,他笑得那樣慈祥,跟平時沒有一點不一樣。
他說:“平安別說是父皇叫你去的哦,父皇剛跟你母后吵了嘴,可不想讓她以為我是在求和,明明是你母后的錯,天天那樣忙,忙得都沒時間陪我!”
平安也還記得當時的自己,明明心亂如麻不知所措,但她居然也能像平時一樣笑得乖巧天真,連答應父皇的聲音都沒有一絲一毫的顫抖。
她應該怎么做呢?
得知父親與母親的矛盾從何而來后,平安的
第二十四朵雪花(七)
“接下來呢?”
聽完大公主云淡風輕的講述,
了了沒有發(fā)表任何看法。
大公主也沒有立刻回答妹妹的問題,而是低聲喃喃道:“其實這個道理,每個孩子都應當明白。一個家,
孩子可以有好些個,
但母親不應如此。”
如果真的是“一家人”,
怎么還有其她母親與孩子?大公主已經想不起來幼時的自己沉浸于家庭的幸福中時,是如何忽略父親的另一位嬪妃,
還有與自己不是一母同胞,卻同樣能稱呼先帝為父親的二皇子的了。
帝后的矛盾不是因為奪權才開始產生,兩人之間的裂縫早已無法復原,
但那時的大公主不懂得這一點,
她像個將要失去心愛之物的小孩,想盡一切辦法粉飾太平,希望大家能夠與自己共同上演一出和睦戲碼,
但那根本是不可能的。
“人有的時候會變得魔怔,對于明知已經失去,無法再得到的東西,
總是拼盡全力想要挽回。”
大公主輕聲對了了說,“我深深地愛著那個愛我的父親,
如果能讓帝后重歸于好,我什么都愿意做?!?/p>
從她記事起陪伴在身邊的就是先帝,她像民間的女孩一樣親昵地喊他阿耶,
在其它兄弟面對先帝恭恭敬敬之時,
平安是唯一一個能夠騎在先帝脖子上摘棗子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