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問題要是放在傳統(tǒng)燃油飛機上就很尷尬了,因為飛機上的每一份重量都很寶貴。
但具備超導浮空能力的飛機就不再是問題了,最具顛覆性的改變就是當一架飛機擁有了超導浮空能力,那就意味著這架飛機可以擺脫依賴空氣動力學設計來解決升力問題。
因為超導飛機已經不需要升力,而是通過超導懸浮來對抗地心引力脫離地面實現(xiàn)浮空狀態(tài)。
支持超導懸浮的飛機機體,其氣動布局就可以完全放棄為了升力去設計,甚至完全不要氣動布局都沒問題,就算是一塊磚頭形狀也照樣能離地升空,藍星世界那邊的大型浮空貨運機車就是典型的大力飛磚。
換句話說,將徹底顛覆對以往飛機設計的傳統(tǒng)思路,也會從根本上改變對飛機外形設計思路。
這就是對傳統(tǒng)飛機的降維打擊,就跟傳統(tǒng)燃油汽車的燃油發(fā)動機一樣,搞的胡里花哨精密復雜,還不是被新能源電機吊錘,現(xiàn)在已經聽不到傳統(tǒng)燃油超跑拿百公里加速來吹噓了,因為隨便一輛純電驅動的車,百公里加速就能秒了超跑燃油車,超跑級的電動車更是將燃油超跑秒成渣渣。
道理是一樣的。
當傳統(tǒng)飛機還在為氣動布局、升力設計這些去費盡心思專研的時候,超導浮空飛機隨隨便便就能實現(xiàn)大力飛磚,什么奇形怪狀的外形設計都能在天上飛起來。
就算要考慮氣動布局,更多的是考慮風阻、節(jié)能等因素,而且隨便整整差不多就行了,照樣把傳統(tǒng)飛機秒成渣渣。
“到底是搞全電驅動還是油電混動好呢……”此時的蕭宇盯著眼前眾多全息數(shù)據(jù)模型,陷入了糾結的樣子。
過了一段時間,蕭宇當機立斷做出決定:“搞什么油電混動,直接上全電驅動完事了,藍星世界那邊都已經給出了版本答案,全電驅動就是未來,干就完事了?!?/p>
蕭宇旋即動起手來,調試著眼前的全息數(shù)據(jù)模型:“活人還能被尿憋死不成?傳統(tǒng)飛機都可以掛載副油箱,新能源電動飛機要是想進一步增加航程和續(xù)航能力,那也完全可以掛載副電池機艙的嘛?!?/p>
這一次,蕭宇是不打算只做一個室溫超導材料的上游供應商,而是同時要親自下場造飛機,繞開傳統(tǒng)飛機制造的眾多核心技術專利,像新能源車那樣繞開直接搞全電驅動型飛機。
其實早就有航空公司在研究全電驅動飛機,蕭宇并不是在這個賽道第一個嘗試的人。
但是其它科技公司搞大型工業(yè)級全電驅動型飛機,發(fā)現(xiàn)這玩意現(xiàn)有技術條件下還是不靠譜,弊端太多。
首先是電池太拉胯,而且死重死重的,不像燃機一樣能利用空氣中的氧作為氧化劑來工作,更不能像航空燃油一樣隨著燃油消耗能讓飛機越飛越輕。
惡果就是重量和尺寸基本相當?shù)那闆r下,速度和航程都要比傳統(tǒng)的活塞、渦槳或者是渦扇機差得多。
不過這些弊端問題,放在蕭宇這里就不再是問題了,新型的石墨烯電池能量密度就比傳統(tǒng)電池大了五倍,再加上最為核心的室溫超導材料的應用,可以做到幾乎不損耗能量,又大大節(jié)省能源。
速度和航程的實際效果非但不會比傳統(tǒng)燃油飛機差,還能大幅超越。
而且獨一檔的浮空能力不用依賴升力,不用過分依賴氣動布局設計,也不用過分注重飛機的起飛重量或降落重量等,這些都是對傳統(tǒng)飛機的降維打擊。
經過一下午的琢磨,此時的蕭宇總算是理清了總體思路方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