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當(dāng)了一輩子的農(nóng)民和勤勞主婦。
年輕時一邊侍候公婆老公,養(yǎng)孩子,還要一邊養(yǎng)豬養(yǎng)雞鴨,外加種地,種菜。
還要被妯娌姑子搜刮。
無私的為整個家付出。
不到五十,她就半頭白發(fā),滿臉皺紋。
比城里七十歲的老太都老。
把公婆侍候去世后,兩個兒子又相繼結(jié)婚,在城里買房子,花完了她多年和老公攢下的積蓄。
可是,這才是開始。
生了孫子孫女,兒子兒媳讓她進城幫忙帶孩子。
說一家人勁往一處使,才能過得好。
蘇老太想把孫子帶回老家,一邊養(yǎng)豬,一邊照看。
但兩個兒媳不愿意,說孩子在農(nóng)村太臟,不衛(wèi)生,也教育不好。
正好趕上老家拆遷,賣房賣地。
分錢那晚,兩個兒子帶著媳婦兒孩子,歡歡喜喜的回來接他們。
拿到手里的錢都沒過夜,兩個兒子兒媳就利索地把錢分了。
只給他們留下了一萬塊錢。
蘇老太和老頭都是忙習(xí)慣的,住進城里,給兩個兒子照看孩子的時間,再撿撿廢品。
日子一長,兒子兒媳又嫌她撿的廢品放在家里占地方,還難看。
蘇老太舍不得那點收入,雖然不多,但每月收入幾百,能頂上老家地里一畝地半年的收入了。
于是,她跟老頭一商量,決定不住在兒子家,她租了一個車庫,老頭簡單的刮了膩子,壘一個灶,買張床,就搬了進去。
車庫三十平米,廢品也有地方放了。
她每天帶孫子孫女時,看見廢品就撿,老頭就騎著破三輪,在附近收收廢品。
慢慢的,兩人收入漸漸多了起來,一個月能賺一兩千。
極盡節(jié)約之下,勉強夠養(yǎng)活孫子孫女,以及人情往來的開銷,偶爾,兩個兒子兒媳還要來車庫蹭頓飯。
大兒子大兒媳分明都是機關(guān)干部,但他們說體制內(nèi)工資少,錢用來培養(yǎng)孩子都不夠。
二兒子是一家鋼鐵廠的老板,卻說當(dāng)老板比當(dāng)孫子都難。
兩個兒媳聊天時,談?wù)撚玫幕瘖y品幾千一套,大衣上萬一件,包包更是什么鱷魚皮,一看見她,就吐槽自已老公掙得少,連個一次管年的什么干細胞玩意都舍不得做。
蘇老太不知道那什么干細胞是什么東西,只知道她們一分錢伙食費都沒有出過。
可是她付出慣了,無私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