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克則是一臉云淡風輕、運籌帷幄的樣子。
瞧瞧助教們這沒見過世面的模樣,這有啥大驚小怪的!
林克當時謀劃陣容的時候,特地是選擇了有三分能力的球員。
包括大姚,在cba的時候,也是經常在三分線外突施冷箭。
雖然nba的三分線略遠一些,大姚還沒有適應,但是底角位置的距離相近,姚明投的也很順手。
大郅更不用說了,三分投射也是他進攻武器庫的常規(guī)選項。
斯科拉在nba,表現最好的賽季中,更是投出超四成的三分球命中率!
雖然球員們的三分投籃表現很亮眼,但是布拉特仍是有些不以為然。
史蒂文斯略顯不解地問道?!傲挚?,這是你特意交易這些球員的原因嗎?尋找這么多的三分好手。”
“但是,三分球畢竟只是占比很小的出手啊?!?/p>
林克其實也知道,并不是史蒂文斯、布拉特他們的水平不夠。
往大了說,這就是nba歷史發(fā)展不同階段,所產生的歷史局限性。
要知道,在當時,三分球并不是主流的出手選擇。
2001-2002賽季,nba的比賽風格和現在完全不同。
那時候,nba還處于內線對抗激烈、球星解決問題、節(jié)奏整體偏慢的情形。
內線簡直就是“絞肉機戰(zhàn)場”,聯盟中有奧尼爾、鄧肯、加內特等頂級內線球員,也相應地出現大量肉盾藍領。
各隊圍繞內線球員制定了大量的戰(zhàn)術,內線進攻是球隊得分的重要方式。或者通過內線球員的策應,為外線球員創(chuàng)造投籃機會。
在防守端,內線球員的籃板球和防守威懾力也至關重要,球隊會依靠內線球員構建防守體系。
由于內線防守較為密集,外線三分球尚未成為主流的進攻方式,中距離投籃成為了球隊在進攻中打破僵局的重要手段。
在比賽中,球員們會通過擋拆、跑位等戰(zhàn)術創(chuàng)造出中距離投籃的機會,并且教練也會鼓勵球員在合適的時機選擇中距離投籃!
而且,2001-2002賽季開始實行區(qū)域防守合法化,使得球隊在防守時可以采用聯防戰(zhàn)術。
聯防戰(zhàn)術的運用增加了防守的整體性和協作性,讓進攻球員面臨更大的防守壓力!
當時的比賽規(guī)則,也允許更多的身體接觸,防守球員在防守時,可以充分進行肉搏!
這就是大名鼎鼎的handcheck規(guī)則。
允許防守隊員用手接觸對方的身體來跟蹤對手的位置,但是不允許手部發(fā)力。
可實際情況就是,手有沒有發(fā)力,裁判壓根判斷不清楚。
所以每一場比賽,經常就陷入球星對抗的節(jié)奏?;径际且潢嚨?,把球交給球星,由球星發(fā)起進攻,一個球一個球地鑿,摧毀對方防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