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的路都不一樣?”
嚴妍妍若有所思。
這句話聽起來像是什么人生大道理,但結合現(xiàn)狀,她隱約意識到這大概就是字面上的意思。
“徐少俠,那你看……我的路要往哪兒走?”
徐年沉吟了片刻,指了指自己的斜后方:“嚴小姐可以試著往這邊走。”
斜后方看不見上山的路,更像是在山腳下徘徊。
嚴妍妍問道:“每次換了位置后,這方向……也會變嗎?”
“不會?!?/p>
“所以我只要記準徐少俠指出來的方向就行了,對吧?”
“方向是這個方向,不過嚴小姐每次變換位置后,還是得要自己調整,尋找正確的方向,以免偏差。”
“我應該聽明白了,謝謝少俠,那我們……山腰見?”
“回見?!?/p>
徐年繼續(xù)往前走,嚴妍妍朝著徐年指出的方向走去。
兩人擦肩而過。
在雪地上留下兩行交錯的足跡。
嚴妍妍的天賦雖然不怎么好,但單說這悟性卻還可以,徐年沒有說得太直白,但是嚴妍妍問出方向會不會變化時,顯然就已經(jīng)領會到了登山的秘訣。
在這座大雪山上,肉眼所能夠看見的上山路都是假象。
大雪山上的空間層層疊疊分為了很多層,每個人其實都在不同的空間層里面。
這也是徐年剛剛說每個人上山路不同的原因。
不能去相信眼睛看到的表象。
而是要通過這些層疊空間一瞬間的歸位,把每個人重新錨定在大雪山上所帶來的位置變化,來判斷出正確的方向。
顯而易見。
黑道人不可能是指望這些來登大雪山的人能夠破解他的空間技法。
所以這只能是在考驗每個人方向、距離的敏感性。
這也是修行空間大道的重要素養(yǎng)。
就如一個人若想要練習箭法,首先看重的是目力如何,若是目力不夠,便是這手上再有勁再怎么穩(wěn),連百步外的目標都看不清楚,也就不用想著什么百步穿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