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焱王朝的這次出使,對于大夏王朝也是一件大事。
雖然說大夏和大焱的關(guān)系算不上和睦融洽,但是比起窮兵黷武枕戈待旦的玄雍國,又或者是屢襲邊境如今已經(jīng)滅亡了的寒烏國,卻還是要好上一點。
雖然爭利奪勢不曾斷過,各種試探、襲擾、添堵也不曾禁絕。
但至少目前為止,都還是水面之下的洶涌暗流。
還沒有到掀翻桌子的程度。
但是發(fā)生在永冬寒地的變故,卻幾乎要掀翻擺在大夏和大焱之間的這張桌子了,因為一旦變得富饒了的永冬寒地也成了大焱王朝的疆土,大夏用來防范大焱的邊境陣線就將拉長到一個難以接受的地步。
屆時,龐大的軍餉都將一步步拖垮大夏的國庫。
所以與其等到火燒眉毛的時候再魚死網(wǎng)破,大夏王朝才會集結(jié)大軍奔赴永冬寒地,最好是能夠把大焱王朝趕出永冬寒地,即便做不到,也要在永冬寒地有一塊屬于大夏王朝的根據(jù)地,避免大焱王朝肆意通過永冬寒地向大夏的邊境施壓。
但大夏王朝雖然不是沒有一戰(zhàn)之力,但就大夏朝廷的風氣而言,始終認為付諸兵戈是下選。
趁著桌子還沒掀翻。
在談判桌上達成目的才是上選。
但這一上選面對的問題是。
大焱愿意談嗎?
就如同大夏若是不爭永冬寒地,便是愚蠢的自取滅亡,大焱若是因為大夏在桌上的幾句承諾和些許善意,就拱手讓出唾手可得的永冬寒地就,同樣也得是失了智才會做的事情。
所以即便大夏傾向于在談判桌上解決問題,但因為解決無門,他們也只能選擇“下選”。
況且兵戈雖是下選。
但這不代表大夏王朝就無兵戈可用了。
大夏只是不如玄雍那般尚武,但畢竟是能夠和大焱王朝抗衡的強大王朝。
但如今這事兒卻出現(xiàn)了驚天轉(zhuǎn)折。
大夏王朝的袞袞諸公誰都沒想到,大焱王朝會主動提議向大夏王朝派出使團,愿意就永冬寒地的事宜進行談判與商討。
這對于大夏而言。
幾乎就相當于是一覺醒來,發(fā)現(xiàn)昨夜的美夢竟然成真了!
大夏天子欣然同意了大焱的提議。
愿意為了和平安寧,與大焱進行友好磋商,盡量避免掀起戰(zhàn)火,涂炭生靈。
大夏群臣為了迎接大焱使團的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