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不了就是站著說話不腰疼。
死的不是他的兒子,他自然可以從大局出發(fā),但這些話從大焱皇帝這個當事人的口中說出來,即便再冷靜再怎么憂國憂民,難免還是讓徐年這個聽眾感到了一陣難以言喻的寒意。
或許大焱皇帝的做法從得失利弊來看確實沒錯。
但是這種做法,未免也太踐踏人性了。
雷霆雨露皆是圣恩。
莫非這種已經(jīng)可以說是脫離了人性常倫的做法。
便是大焱皇帝的雷霆?
徐年和張弘正是一起進的皇宮,走的時候自然也是一起走。
玄衣衛(wèi)統(tǒng)領秦高軒駕車駛出巍峨宮墻。
張首輔在馬車里揉了揉膝蓋。
看著已經(jīng)見過了大焱皇帝后便有些沉默的徐真人,老人嘆了口氣,那張可見蒼老衰弱的臉上浮現(xiàn)出苦笑,輕聲說道:
“陛下覺得自己的子女與生俱來已經(jīng)享受著大焱江山社稷的風光,自然得要為了延續(xù)大焱的江山社稷承擔著常人所不能承受的風險?!?/p>
“即便這對于陛下的子女來說不一定公平,但陛下確實是做到了以社稷為先?!?/p>
“陛下或許不是一個好父親?!?/p>
“但有這么一位毒過猛虎的壞父親,不得不說可以算作是大焱百姓的福分……”
這算是百姓的福分嗎?
徐年當然能夠理解張首輔的說法。
但是正確,卻難掩殘酷。
一個皇帝,若是剛愎自用,只顧著用一國之力來滿足自己私欲。
當然是遺臭萬年的昏君。
但如果完全沒有私欲,甚至把人性倫常都撕碎了喂給江山社稷。
這會是明君嗎?
徐年下不了判斷。
但想必在這片大焱江山內(nèi)生活的百姓們能夠給出一個答案。
當然。
或許等到百姓給出答案的時候,徐年此時親身經(jīng)歷的種種都已經(jīng)淪為了鮮為人知的歷史,不過好在他一個道門修行者,應該有充足的壽元見到歷史來為大焱的第九位皇帝蓋棺定論是明是昏。
不過這是幾十年甚至幾百年才有的后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