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淵翻閱著。
惠州八府之地,人口億萬,武者不計其數(shù),六十歲以下的內(nèi)壯大成武者自遠(yuǎn)不止千人之?dāng)?shù)。
這榜單考量的是武功,但又不止是武功。
“嗯,似乎并不包涵淮龍宮的弟子?云舒樓在避諱,還是另外有榜單?”
黎淵看的津津有味,入榜之人往往會帶有他們做過的大事件,讓他有種看江湖野史的感覺。
他對這榜單的可信度有多少存疑,但多少也算是個情報。
翻看了一會兒,黎淵放下,將買來的各種榜單都看了看,最后,拿起了‘龍虎雜記’。
這是關(guān)于龍虎寺的情報,只這一本,就作價一百八十兩銀子,這還是砍了價的,原價,得二百三十兩。
“龍虎寺,衡山道之魁首,僧道合流之寺,創(chuàng)立于兩千三百年前……祖師是龍印圣僧與純陽道人……”
“兩千三百年前,一僧一道,兩尊陸地神仙級巨擘于海濱論道,一人乘龍,一人乘虎,兩尊巨擘論道七年,后創(chuàng)立了龍虎寺?!?/p>
“兩千年來,始終是衡山道中第一宗……一千四百年前,曾參與扶龍庭,大運(yùn)太祖深感其恩,故封地衡山……”
……
這本雜記中的記載,與市井中關(guān)于龍虎寺的傳說有不少重合,許多地方都是據(jù)說,相傳,可信度還不如那本英才榜。
但管中窺豹,也可見一角。
龍虎寺,處衡山四州之中心,寺中有廟千座,宮殿連成一片,每日晨昏點(diǎn)香吹燈,都要騎乘蛟馬。
這樣的規(guī)模,屬實有些匪夷所思。
“龍虎寺,僧道合流之寺,有龍虎二門,有傳功、般若、降龍、伏虎諸堂,有六大真?zhèn)?,七萬弟子,龍、虎二軍,合計十一萬,乃天下精銳。”
藏龍臥虎,高手如云。
雖然只是一本雜記,黎淵翻了翻,對于這尊雄踞衡山道的龐然大物,已有了個較為清晰的認(rèn)知。
“又是僧又是道的,這能和諧相處,才見鬼了!”
黎淵心下腹誹。
歷代都有陸地神仙的宗門,對于任何勢力來說都是舉足輕重的龐然巨物。
但勢力越大,派系也就越多,更不要說是僧道合流了。
“龍夕象是大龍門主,算是僧?”
對于那位伏龍禪師,黎淵也沒太多的了解,只聽說其人喜歡道袍,但偏偏又被人稱為‘禪師’。
就他自己,著實很難想象和尚穿道袍是個什么模樣。
想想自己剃個光頭,穿著道袍的模樣,黎淵就不由得打個冷顫,這也太怪異了。最近轉(zhuǎn)碼嚴(yán)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