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無庸興奮極了,不過好歹他還記得給他帶來這么重要機(jī)會的江福海,所以出門就將江福海拉到一邊壓低了聲音勸道:“老弟啊,我虛長幾歲,就占你這個便宜,叫你一聲老弟了?!?/p>
“你知道這畝產(chǎn)近千斤的糧食意味著什么嗎?”
“意味著名垂青史!”
“你我這樣的太監(jiān),向來腐爛發(fā)臭的下場,可如今這樣一個萬載難遇的機(jī)會就擺在眼前,老弟啊,不對,是老哥哥,你可千萬要抓住?。 ?/p>
江福海出去一趟卻越發(fā)清明了,聽了高無庸這一席話,他的內(nèi)心竟然毫無波瀾,甚至有些想笑,“你說得沒有一個字是假的。可你忘了,帶回紅薯,并且大力推廣種植的人是陳振龍陳員外?!?/p>
“而將這消息帶回宮中,是皇后娘娘千叮嚀萬囑咐的。”
高無庸嘆息一聲,看來江福海還不知道那件事情,剪秋也沒告訴過他,他都有些羨慕他了,“皇后娘娘當(dāng)然是個好主子,只是你也知道,這功勞太大,前朝怕是不太愿意輕易將這么大的功勞分給皇后娘娘的。”
江福海也不是真的對當(dāng)日景仁宮正殿里發(fā)生的事情一無所知,他只是不知道事情到底走到了哪一步,自然想不到姜莘莘竟然會直接對大胖橘起了殺心,下了殺手。
這會兒聽高無庸提起前朝大臣們,想到陳振龍陳員外這些年的經(jīng)歷,他只對朝臣嗤之以鼻:“前朝大臣們但凡少一絲私心,這么大的功勞,哪有你這老小子沾染的機(jī)會!”
這話一出,高無庸也有些悵然。
江福海到底還是沒推拒過大胖橘給的去皇莊培育良種的任務(wù),況且當(dāng)日高無庸的話總歸讓他有些觸動。
大胖橘跟朝廷想要忽視姜莘莘的功勞,那他就要站在人前大聲告訴天下百姓,姜莘莘為他們做了什么。
大胖橘如今手底下已經(jīng)不缺忠心又能用的人才了,可畝產(chǎn)近千斤的高產(chǎn)作物他實在舍不得將功勞分潤出去,所以才仰仗太監(jiān),畢竟太監(jiān)再是厲害,也只能蝸居在后宮做事,最多脫離皇宮去皇莊做事,不用占據(jù)前朝任何資源。
選中高無庸去核實陳振龍帶回來的紅薯,是因為高無庸本身就是養(yǎng)心殿的大總管,是他的心腹。
選定江福海的理由也差不多,因為他是景仁宮大總管,是皇后姜莘莘的心腹,他雖然不想將這樣巨大的文治之功分潤給其他人,卻不能完全抹殺姜莘莘的功勞,所以將江福海提溜到臺前,就是最好的選擇。
姜莘莘倒是一點也不在意明面上高產(chǎn)作物的功德被誰攬了過去,天道至公就公道在這里了,雖然偶爾天道的確有被欺瞞的情況,但這種事情不會發(fā)生在姜莘莘身上,畢竟她就像一個班級里的年級第一,實在太過顯眼了。
所以,姜莘莘有底氣說自己不在乎天地眾生口中所謂的名垂青史的傳頌。
江福海深深地為姜莘莘感到不值,剪秋心里雖然也有些意見,但態(tài)度上一直堅定地支持姜莘莘做下的任何決定,“娘娘想要做什么只管去做就是了,奴婢難道能比娘娘您聰明不成?”
高無庸乘船南下,從杭州出海一路之下很快就抵達(dá)了泉州,陳振龍在福建的名聲其實不小,畢竟那些年花錢推廣紅薯的舉動早就傳遍四方,泉州作為一大海港,往來商人如流水,消息也傳得飛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