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了許沁就給大家科普一下唐朝時候的和離書,還有宋朝的時候丈夫不爭氣,老公公將兒媳婦收為養(yǎng)女,以娘家人的身份送前兒媳出嫁的事跡,一屋子女人只覺得漢人果真真是厲害,她們長了好大的見識!
隔壁屋里的男人們也不說話了,悄悄咪咪聽許沁說起漢人古代的事兒,許沁發(fā)現(xiàn)隔壁沉默了下來,便也不介意多說兩句:
“在我看來,游牧民族的收繼傳統(tǒng)差不多只有兩個目的:第一,保全家里的財產(chǎn);第二,保全家里的人口?!?/p>
“從前,牧民們抗風險的能力太差了,幾乎天氣變化一點,家庭財產(chǎn)就要蒙受巨大的損失,所以根本不能開離婚這個頭,不然一大家子人就更加不容易活下去了?!?/p>
“但是現(xiàn)在的情況已經(jīng)發(fā)生了變化,牧民們放牧的條件也好了許多,更重要的是,牧民們除了放牧,還有其他賺錢生活的途徑,所以一些風俗相應的也就有了商量的余地?!?/p>
托肯的媽媽聽托肯說要離婚,已經(jīng)說了很久了,明白托肯是鐵了心的,只是蘇力坦不好說服,所以托肯才沒有走。
此時此刻,她放下吃飯的勺子,往許沁身邊湊近了些,壓低聲音問道:“那我們托肯要怎么做,才能讓蘇力坦同意她帶著孩子離婚呢?”
托肯也緊張地看向許沁,她實在是太想過自己的生活了,在這個家里的日子,她真的看不到一點希望。
許沁想了想,說道:“蘇力坦是希望葉爾達那和娜迪拉一直是這個家里的孩子,但如果托肯帶走兩個孩子再婚,以后可就說不定了?!?/p>
托肯繃住眼淚,急切地說道:“可我真的不能讓葉爾達那和娜迪拉留在這里!”
許沁拍拍托肯的手安撫她道:“按照我們漢人的風俗呢,就算夫妻兩人離了婚,他們的孩子也始終是他們的孩子,就算父母雙方再結(jié)婚,再有了別的孩子,情況也不會改變。”
可哈薩克族跟蒙古族等游牧民族的風俗卻不是這樣,托肯若是帶著兩個孩子再嫁,她的兩個孩子就會變成新丈夫的養(yǎng)子,會跟蘇力坦家拉開關系。
托肯不想去解釋他們有這樣的風俗,許沁也不會挑明,而是繼續(xù)說道:“所以我覺得你要承諾蘇力坦大叔,葉爾達那和娜迪拉只會是他們家的孩子,離婚的時候你要讓蘇力坦大叔和巴太,代替兩個孩子死去的爸爸,出一份撫養(yǎng)費?!?/p>
“你也要告訴葉爾達那和娜迪拉,他們的爸爸雖然早早去世了,可他們的爺爺和叔叔從來沒有忘記他們爸爸那一份責任,最好也經(jīng)常讓兩個孩子跟蘇力坦大叔和巴太見面,不要讓他們之間的關系生疏了。”
托肯喜極而泣,立刻就答應按照許沁的說法來。
另外一邊的巴太也說道:“就算嫂子帶走了葉爾達那和娜迪拉,他們也是木拉提的孩子,我是他們的叔父,我會代替木拉提照顧一直照顧他們,不管他們?nèi)チ四睦?。?/p>
蘇力坦只覺得荒唐,可許爺爺卻說道:“我們漢人確實是這樣的風俗,血緣是無論如何也斬不斷的,如果你擔心孫子孫女跟你生疏了,不如就按照我孫女說的辦法來,你們對他們付出了,就一定會有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