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高煦聞言也是搖了搖頭,然后看向自家大哥開口解釋道:
“如今的大明國情與以往不同了,以前無論是大唐,還是大漢,主要的敵人都是以北方游牧民族為主,而國家稅收來源主要以農(nóng)業(yè)為主,關(guān)中平原沃野千里,可如今的大明,商業(yè)稅收入占國家總收入的比重逐年增加,商業(yè)和海洋貿(mào)易將會占據(jù)國家收入的大頭。
所以想要成為都城首先就不能是內(nèi)陸地區(qū),光這一個條件就已經(jīng)將長安和洛陽給淘汰掉了。”
朱高熾聞言也是極為認可地點了點頭,確實如此,若都城定在內(nèi)陸地區(qū)與開海政策不利。
只見朱高煦喝了口茶潤潤嗓子又接著開口道:
“而其北平雖然是北疆重鎮(zhèn),但以如今大明的軍事實力,我們將來根本用不著被動防守,我們完全可以徹底占領(lǐng)草原,讓草原成為我大明的國土,只要疆域北移,北平就不再是邊疆。
且北平臨近渤海,那里是一處天然的港口,所有的海上貨船都能在渤海???,而且貨物能夠很快運送到北平,若是定都長安和洛陽,從海上將貨物運送到內(nèi)陸的都城又要徒增很多成本,商人逐利,如此一來又有哪個商人愿意將貨物運往內(nèi)陸,這樣到時都城反而沒有沿海城市發(fā)達,必定會造成人心浮動!”
不得不說,朱高煦的眼光還是一如既往的獨到,只是三言兩語就將遷都北平的好處向朱高熾說地一清二楚。
其實朱高熾也是更傾向于遷都到北平的,一來那邊的宮殿群完整,只需要稍加修繕就能入住,省錢!
二來,北平也是他們兄弟幾個從小長大的地方,能定都北平自然是再好不過,想來老頭子也更傾向于北平一些。
朱高煦可是知道的,歷史上的朱棣就是遷都北平,也就是后來的北京,而大名鼎鼎的紫禁城就是永樂一朝建造起來的,后來的野豬皮最多就是在此基礎(chǔ)上修繕了一番,完全就是撿現(xiàn)成的!
事情辦完,朱高煦又去了趟聚寶閣找到沈榮將之前和朱高熾講的事情又給沈榮說了一遍。
當后者聽說朱高煦給了他沈家百分之一的股份后頓時感激涕零,別看只有區(qū)區(qū)百分之一,但以聚寶閣的體量即便是只有百分之一也稱得上是巨富了。
他知道這是王爺給他沈家后代留下的保障,你也不看看,除了他沈家,其他的股東可都是大明宗室,而沈家的在聚寶閣中的地位僅次于皇帝,漢王,以及趙王。
這是多大的恩典啊,也不怪沈榮會如此感動。
而次日。
大朝會上朱棣提出遷都的想法后卻遭到了大量朝臣的一致反對。
你這不開玩笑的嗎?
朝廷官員中有將近八成都是南方人,你現(xiàn)在告訴我們你要遷都到北平,這些南方官員自然是不樂意的。
歷代以來,國都再哪里哪里就會變得繁榮起來,雖然南方本來就富庶,可誰又會嫌錢多呢。
“陛下!一朝國都怎可說搬就搬,應(yīng)天乃是太祖高皇帝欽定的國都,且南方富饒又鄰近海洋,方便大明海洋貿(mào)易的開展?!?/p>
“是啊,陛下,北平乃是邊疆之地,哪有都城設(shè)在邊疆之上的道理,要知道君子不立于危墻之下,所以還請陛下三思!”
話音剛落,滿朝重臣皆紛紛附議。
“請陛下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