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入門的初學者們被稱為“雨滴”
,意為只能在體內(nèi)積蓄少量魔力,如同用手接捧天空中落下的雨水。
然后便是“溪流”
,指代那些體內(nèi)存有更多魔力,經(jīng)歷過“魔法銘刻”
儀式,能夠記錄各種常見魔法并使用它們的施法者,至此,施法者們才算真正地踏入了魔法殿堂。
再往后,就是法委會當中的中堅力量了。
這些法師們被稱為“河谷”
與“湖泊”
,前者被法委會大量地外派到梵恩各地,參與到各種事務與教學當中,后者則更像是學者,他們往往會作為各個王國的重要學術顧問出現(xiàn),擁有“湖泊”
稱號的魔法師們也被法委會允許以個人名義創(chuàng)造法術。
而最高的頭銜則是“深?!?/p>
。
這一詞匯的意思非常簡單,即指某名法師所擁有的魔力與學識宛若真正的海洋一般深不可測,這些被允許擁有法師塔的精英們極為稀少,想要擁有這一稱號,不僅需要在實力方面足夠強大,更是需要為已有的法術理論做出足夠多的貢獻。
從“雨滴”
到“深?!?/p>
,這便是常人視野當中的法師等級了。
然而事實上,對于那些更加務實的底層民眾而言,在“雨滴”
之下仍舊存在著一個特殊的身份。
那便是法師學徒。
無法真正地累積魔力,只能憑借含有魔力的物件以及強行記下的技巧施展簡單的戲法,無法進行系統(tǒng)性的學習,也不被允許參與“魔法銘刻”
儀式,絕大多數(shù)時間只能以仆人的身份處理各種各樣的雜活……
修格的前身,也就是那位真正的恩斯特家族私生子,就曾經(jīng)為了自己的生計而在魔法學院里當了整整兩年的魔法學徒。
這具身體所擁有的天賦是極其有限的。
施法者們總是高傲的,因此他們認為,即便是服務于自己的仆從和學徒,也必須足夠聰慧。
因此在發(fā)現(xiàn),修格的前身連學徒們允許學習的那兩種簡單戲法都沒有辦法很好的掌握之后,便非常果斷地將他踢出了學院。
也正是在那之后,這位恩斯特家族的私生子才非常開創(chuàng)性地發(fā)掘出了自己在艷俗文學方面的寫作天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