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完全超乎所有旁觀圣人的想象,更別說羅喉了!
項羽不僅沒有臣服羅喉,而且寧可把魔軍連帶著秦軍一起覆滅,推動秦國崩潰,完成了自己的志向,也不愿意留給羅喉一兵一卒。
以項羽的高傲,自己屬下被污染都忍不下,怎么能容忍自己最終成為羅喉的玩具?
他寧可戰(zhàn)死,也絕不茍活!
“哎,你們,唉!”
眼瞅著剩余秦軍組成陣列再次圍攻上來,不明白內(nèi)里問題的鄧析無法說服項羽,無奈之下只能化開空間遁走。
在他離開不過幾個呼吸,幸存不多的最后一點魔軍,轟然撞向最后的秦軍主力。
虞姬戰(zhàn)死不久,項羽怒殺數(shù)千位秦軍戰(zhàn)仙,最終又一次力竭身亡。
只能說,項羽就是項羽!
他雖然改變了做人做事方法,可骨子里還是那個只進不退的驍勇人杰。
另一邊,腐化天地中,子嬰、贏恤等和魔教繼續(xù)斗法,雙方多次大會戰(zhàn),各有得失。
反倒是劉邦這個躲在子嬰、白素貞身后的漢軍,充分利用子嬰吸引魔教主力的契機,不斷攻取邊角地。
當然,劉邦可不傻,他拿下的天地大多數(shù)都是中千、小千世界,不去觸碰產(chǎn)出較大、生靈眾多的大千世界、混元天地。
面對的對手,也是魔教的附庸分支、雜牌軍。
在魔教主力抽不出手的情況下,讓劉邦的漢軍地盤、實力不斷擴張。
因為漢軍不過吞天軍的四分之一,加上也的確在側(cè)面打擊了魔教,削弱了魔教資源,所以子嬰、贏恤也默認了這個軍頭在后方壯大。
當前第一矛盾是仙魔嘛,第一對手是魔教嘛!
劉邦這家伙雖然看起來似乎有了野心,但還是站在大秦這邊,當然是先一致對外!
對于他們這個決定,不是沒有人反對。
比如小青就堅決認為,攘外先安內(nèi),若是能先處理劉邦,奪取漢軍兵權(quán),不僅沒有后顧之憂,而且還可以加強自身。
說實話,這個建議并沒有錯!
集中力量才能辦大事!
子嬰也好,贏恤也罷,都不是玄璣記憶中的某個挖掘黃河、貪污腐敗、內(nèi)斗內(nèi)行、外戰(zhàn)廢物、十年治國盡垃圾的光頭。
要是能吞并漢軍,也不是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