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集市總是熱鬧非凡。
趙楠挎著竹籃,跟在孟氏身后,目光掃過兩旁吆喝的小販。
她來明朝已有半年,早已習慣了這里的市井氣息,但每次逛集市,仍會不自覺地用現(xiàn)代人的眼光打量一切
——
哪些東西能改良,哪些買賣能賺錢。
“楠丫頭,別走神。
”
孟氏回頭喚她,“今日要買些新絲線,繡坊催得緊。
”趙楠應(yīng)了一聲,目光卻忽然被角落里一個不起眼的攤位吸引。
那里堆著些破舊的木器,攤主是個滿臉風霜的老木匠,正低頭雕著一塊木料,對來往行人愛答不理。
吸引趙楠的,是一架被隨意丟在雜物堆里的紡車。
它比尋常紡車大些,結(jié)構(gòu)卻更簡單,木架上嵌著三個錠子,而非傳統(tǒng)的單錠。
趙楠前世雖不是紡織專家,但作為會計師,她曾接觸過紡織廠的賬目,對紡織機械有些了解。
眼前這架紡車,竟隱約有幾分改良紡車的雛形!她心跳微微加快,快步走過去,蹲下身仔細查看。
“姑娘識貨?”
老木匠抬頭瞥她一眼,聲音沙啞。
“這紡車……
怎么賣?”
趙楠試探著問。
“三十文。
”
老木匠漫不經(jīng)心道,“壞了,錠子轉(zhuǎn)不動,你要就拿去。
”趙楠輕輕撥弄了一下錠輪,果然卡得死死的。
但她注意到,這紡車的結(jié)構(gòu)設(shè)計其實很精巧,只是年久失修,木軸磨損嚴重。
“二十文,我修修看。
”
她討價還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