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不慄,入水不濡,入火不熱其食不甘,其息深深。”
“吸風(fēng)飲露,乘云駕龍,遨游四海之外?!?/p>
“金性不敗朽,故為萬物寶。術(shù)士服食之,壽命得長久。”
“?!?/p>
道家關(guān)于‘仙’的描述有太多太多。
羽化宗最為推崇的,是宗門至高典籍《羽化飛升經(jīng)》中提到的——
“形神俱妙,性命雙修,而舉形飛升。”
無晦簡單地給李飛講解了羽化宗對‘仙’的理解,同時也是對巔頂之上的理解。
這種涉及大道的核心理論知識,都是機(jī)密中的機(jī)密,雙方坐而論道,但交情沒到那一步,無晦自然不可能說的太深入。
而且他也不認(rèn)為如今的李飛有資格和自己‘論道’。
再怎么天才,境界沒到就是沒到。
李飛平靜地聽完無晦的敘述,看著對方的眼睛:
“道家近千年的時間,都在追求巔頂之上,仙人之境。除道祖之外,真君覺得哪位最接近這個境界?”
無晦眼神變幻。
道家三宗,每一任掌教都是真君!
八百多年來,加起來也有十幾位真君。
要說誰最接近巔頂之上的境界?
清虛之前,或有爭議。
清虛竊取龍氣,布陣立道國,再以大羅宗八百年氣運金蓮為登天之階,做出了最有力的嘗試!
無論后世對他的評價如何,他都是道家近千年來,最為接近巔頂之上的人!
只是清虛為達(dá)目的,血祭了幾十萬無辜百姓,之后導(dǎo)致整個道家都被朝廷針對,打壓,上清宗和羽化宗被牽連。
清虛這個名字,如今在整個道家都是禁忌!
無晦沉默了。
李飛卻沒那么多顧慮,直接說道:
“我覺得大羅宗的清虛是最接近仙人之境的人,真君以為然?”
無晦身后翻涌的云海一時靜止,語氣變冷:
“靖安侯想說什么?”
李飛:“真君不要誤會,本侯并非挑釁,只是想說,當(dāng)初清虛破境時,本侯親眼目睹了全過程。”
無晦笑了:“莫非你當(dāng)時就在清虛身旁?”
他知道當(dāng)初那一戰(zhàn)李飛也有參與,而且也正是因為那一戰(zhàn),李飛事后被直接封侯,一戰(zhàn)而天下知!
但當(dāng)初那一戰(zhàn),清虛最后孤注一擲選擇破境時,李飛還遠(yuǎn)在幾百公里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