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褚凝之前上來放禮盒的時候,她雖沒有在書房里多zuo停留,但當時卻xia意識的打量過書桌。
王老書房里的書桌,是典型的黃花梨家ju。不過,書桌本shen應該并不是古董,只是制作書桌的黃花梨木材,應該是從一些古舊的黃花梨家ju上拆xia來的。
這些舊的黃花梨木材經(jīng)過重新打磨設計,才有了這張書桌。
不過,即便如此,這張書桌的價值也不低。
最重要的原因,自然是因為制作書桌的黃花梨木材堪稱極品不說,制作這張書桌的工匠也同樣是大師shui準,讓整張書桌幾乎找不chu半dian缺dian來。
在這書桌上,原本隨意的擺放了些東西。
有筆墨紙硯,也有花瓶擺設,完全是照著古人的書桌布置的。
而此時此刻,王老書桌上的其他東西都還在,唯獨那只cha了梅花的梅瓶,竟然消失不見了!
梅瓶,是我國傳統(tǒng)名瓷之一。
它kou細頸短,肩bu極為寬博,由上至xia越來越狹窄,瘦底圈足,造型十分獨特。
梅瓶kou徑太小,僅能用來cha梅枝,亦被稱之為與梅之瘦骨相稱,所以得名梅瓶。
在梅瓶剛chu世的時候,也曾被稱為經(jīng)瓶。
宋朝的時候,皇家講經(jīng)之后,皇帝會招待大臣們吃飯喝
分卷閱讀306
酒。而當時宴席上的酒,就被裝在梅瓶之中,所以梅瓶在當時更廣泛的名字,其實是經(jīng)瓶。
在那時,梅瓶常被用來裝酒,在各大酒肆都很常見。直到明朝,才慢慢以裝飾擺設出名。
宋朝時期的梅瓶樣式比較單一,到了明清時期,梅瓶的造型才變得多種多樣起來,分工也更加明確,皇室宮廷采用得也越發(fā)的多。
王老書桌上的那只梅瓶,就是常見的宋朝樣式,而且還是官窯出品,保存完整,價值高昂。
到了現(xiàn)在,那只梅瓶的價格,幾乎不比褚凝得自度塵大師,又轉(zhuǎn)送給王老的那只哥釉青花茶罐低多少!
王老書房里值錢的東西不少,那只消失不見的梅瓶甚至都排不到前三。可此時此刻,書房里其它的東西都在,唯獨那只梅瓶不知去向!
和那些最值錢的東西比起來,消失的梅瓶最顯著的特點,就是它擺放的位置。
書桌上插著臘梅的梅瓶,明顯比其他的物品要顯眼多了。
它這突然不見了,也特別容易讓人發(fā)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