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盡恩榮
李飛在上朝之前,有仔細計算過自己立下的功勞:
守住崇城,讓數(shù)萬百姓免受屠戮,這個功勞是毋庸置疑的。
之后承接天子龍氣,力敵上百名御營騎軍,挫敗了清虛真君的計劃。
當時清虛真君的大陣只剩下金山府還沒有完全納入,而金山府只剩下巴東城和崇城這兩個關鍵節(jié)點沒有被攻破。
只需要再攻破一個,清虛真君的大陣進一步補全,云恕獲得的天子龍氣進一步被削弱,那云恕就會支撐不住。
不僅這位國師性命難保,金山府也會徹底失守,清虛真君將成功建立道國!
若是從這個角度來看,李飛立下的確實是不世之功!
但實際上云恕當時并沒有把所有的寶都押在李飛身上,朝廷真正的后手是佛家。
當時李飛剛擊敗那一百多名御營騎軍沒多久,普渡寺的那位佛陀的本命法寶就抵達了明省,直接撞破了清虛真君的法陣!
若是從這個角度來看,即便李飛當時沒能成功駕馭天子龍氣,沒能守住崇城。
敵人血祭也是需要時間的。
在崇城被完全血祭之前,佛家的支援就會趕到。
所以這中間就存在一個重要的變量:
云恕能撐多久?
有很大的可能性,即便李飛失敗了,云恕也能撐到佛家趕到。
但也有一定的可能性是當崇城開始被血祭,兩位真君就開始被影響,最終云恕沒能撐到佛家趕來支援。
這個變量直接決定了李飛功勞的大小!
而即便是云恕本人,其實也說不準自己能撐多久。
這不僅僅取決于他個人的發(fā)揮,還取決于清虛真君的發(fā)揮。
取決于太禹反抗的力度,取決于藍凌城給予的天子龍氣的穩(wěn)定程度。
在這種情況下,要說李飛在這次事件中發(fā)揮了決定性的作用,力挽天傾,非他不可。
還欠缺了說服力。
但要說就算沒有他,最終勝利的結果也一樣不會改變。
倒也未必。
所以李飛最終的功勞大小,能獲得什麼樣的封賞,取決于國師云恕要怎麼給皇帝匯報。
更取決于皇帝想要怎麼封賞李飛。
而現(xiàn)在,結果出來了:
皇帝認可了李飛的不世之功!
直接封侯,即便是沒法世襲的終身侯,也已經是超乎所有人想像的重賞!
不滿二十歲的侯爺,別說是大藍朝的歷史,放眼人類上千年的歷史,歷朝歷代都沒有這樣的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