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子恒還是太子時,多有依仗蕭家,也多會聽取蕭太后的建議。
所以秦子恒登基后,蕭太后才會習(xí)慣性地給出自己的看法。
但此時此刻,她在秦子恒身上看到了幾分洪光帝的影子。
“哀家明白了?!?/p>
蕭太后緩緩站起身,“陛下神武,當(dāng)開創(chuàng)不世之功!”
東境。
翠青城。
災(zāi)后的重建工作進展很順利,因為有武者,有術(shù)士參與。
寧青曼已經(jīng)離開了,李飛仍留在城內(nèi)。
葉經(jīng)賦這位東境提督也同樣沒有離開,一直在指揮翠青城的重建工作。
他突然找到了李飛:
“有圣旨到了?!?/p>
李飛起身,從對方手中接過一份電報。
“陛下一共下了兩份圣旨,一份給左鈞,一份給你?!?/p>
葉經(jīng)賦對李飛說道。
李飛低頭看向手中的電報:
“賴卿之忠勇,社稷得安,神器克固。卿剛經(jīng)血戰(zhàn),摧鋒陷陣,終克頑敵,使邪魔授首,草原退兵!
此役之艱,朕心洞悉,深憫爾等之勞苦功高!
朕本欲令三軍休整,養(yǎng)精蓄銳。然覽卿所奏,忠義激蕩于字里行間,拳拳報國之心溢于言表,竟不待鞍馬息肩,甲胄未解,便瀝膽請纓,愿再率貔貅,深入險阻,犁庭掃穴,以竟全功!
朕覽奏動容,心潮激涌。
卿以血肉之軀,承社稷之重,懷此赤誠,忘身忘家,實乃國之干城,朕之股肱!
夫為將者,貴在審時度勢,謀定后動。卿既洞悉敵情,銳意進取,朕豈能因一時之疲而阻壯士之志?
朕準卿所請!
卿與白焰軍深入草原,敵情瞬息萬變。所謂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卿之武勇機變,十倍于朕,故而大軍進退,卿可自決,雖有詔,亦可不聞!
此戰(zhàn)一啟,卿只需記住一條旨意即可:
卿持劍鋒,朕坐京城,請卿替朕——
靖安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