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睿行站在李飛身旁,輕聲說道。
這位蕭家的真人,對火器似乎很熟悉,對戰(zhàn)爭也很有研究。
之前的戰(zhàn)術討論,他提出不少關鍵的建議。
比如戰(zhàn)斗開始之前的‘炮戰(zhàn)’:
省城城衛(wèi)軍因為長途跋涉,又要趕時間,沒法攜帶沉重的大炮,只能帶便攜式的迫擊炮。
但迫擊炮的最大射程只有3000米,這意味著作為防守方的鉤沉劍派完全可以利用大炮的射程優(yōu)勢提前動手。
畢竟公路就這么一條,對方的偵查人員只要在公路上看到了人,就可以傳信回去,讓鉤沉劍派開炮了。
西大陸的七五式伯克大炮,如果被正面擊中,許多道基期武者都有可能被重傷!
所以決不能讓鉤沉劍派提前發(fā)動炮擊。
應對之法有兩個。
一是讓地面部隊在進入炮擊范圍之前就離開公路,進入野地,以散兵陣型繼續(xù)朝鉤沉劍派駐地前行。
二是由李飛等人提前動手,牽制住敵人的大炮。
選前者,需要地面部隊翻山越嶺,在野地里行軍十幾公里,會增加消耗,減緩行軍速度。
選后者,則會提前暴露一部分底牌。
對此,李飛等人經過商議后,都選擇前者。
畢竟這一戰(zhàn)的關鍵就在于他們這只‘奇兵’,能晚一點暴露就多一分優(yōu)勢。
十公里外,一千二百多名城衛(wèi)軍攜帶武器裝備迅速下車,然后朝公路外的野地里快速奔跑。
幾百名御營騎軍則騎著異獸坐騎,繼續(xù)沖在最前面。
三十多分鐘后,雙方的斥候短兵交接,開始有零星的交鋒。
鉤沉劍派收到消息后,開始調整大炮的方位。
轟!轟!轟!
城墻上,隨著炮膛猛烈振動,炮口火光閃動,一發(fā)炮彈以超音速沖出炮膛,劃破空氣,呼嘯著朝遠處飛去。
在長達半分鐘的飛行后,炮彈落在了原野之上。
砰——
巨大的沖擊波伴隨彈片朝四周橫掃,野草化為飛灰,巖石碎裂,煙塵沖天而起!
等煙塵散去,地面上多出一個焦黑的大坑。
隔著五,六公里的距離,根本不存在精確瞄準的說法,鉤沉劍派的炮手們只是按照事先的訓練,對某一片區(qū)域進行覆蓋式炮擊!
打不中也無妨,打中了就賺到了。
反正他們手里的炮彈足夠多,沒必要省這個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