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人的崩潰往往在一瞬間。
崩斷牧剌漢淚腺的,不是任何別的原因,就是想到了這把斷劍是自己小兒子最后用的。
牧滿謙,跟萬巴拉生的第二個男孩,沒有獸耳,黑頭發(fā),跟自己長得很像……“滿謙”,出自《尚書·虞書·大禹謨》:滿招損,謙受益。
大兒子牧光格的“光格”,出自《尚書·堯典》:光被四表,格于上下。
小女兒牧柔愿的“柔愿”,出自《尚書·虞書·皋陶謨》:寬而栗,柔而立,愿而恭,亂而敬。
給孩子們起的名字,都寄托著父母的期望。
大巴人會用“強者音”,比如大、巴、龍、隆、彌等,外國公主會用先祖姓名。
而牧剌漢作為一個炎黃子孫,給孩子們起名字自然是在漢語上咬文爵字了。
一般出處都是《列秋文選》里的,找尋著源遠流長的文化基因,在異世界烙上來自華夏文明的模因……
牧剌漢腦海里,全是牧滿謙沖著千軍萬馬,想象著孩子舉起軒轅劍的模樣——
生死危急關(guān)頭,眼前兄弟姐妹一個個倒在身邊,平日里強大無比的母親們一個個被撕成碎片,還沒一級的牧滿謙,弱小無助,最絕望的時刻,靈魂深處所發(fā)出的吶喊——
力量!如果我有力量!給我力量吧!
牧滿謙認知中的,最強大的存在,地表第一,無疑就是他父親,牧剌漢,而他無敵的父親也有崇拜敬畏的存在……
那不是大巴人祭祀的各路眾神,也不是祖祖輩輩傳說的隆香彌達索剌,更不是命運福禍……他父親每夜兩眼放光講述的故事,一個個現(xiàn)實又虛無縹緲的存在,各種神兵傳說——
“軒轅劍——”
牧剌漢輕頌它的名……
每當故事會時,孩子們關(guān)公戰(zhàn)秦瓊之類問題,問他哪把神器最強的時候,牧剌漢都會不假思索地說出這把充滿文化符號的青銅劍。
任由眼淚流淌,緩緩起身,立于虛空,天地之間,前所未有的感悟,對逝去孩子前所未有的疼愛,前所未有的極致冷靜,最終統(tǒng)統(tǒng)化為了一種簡單樸素的人類情感——報仇。
如果這就是開掛的代價,牧剌漢寧愿不要……
空前的冷靜。
事已至此,報仇,就算毀滅世界也在所不惜。
想到就做,似乎是由于前半輩子宅男當久了,現(xiàn)在有了超人體質(zhì)后,變得越來越行動派了。
眼淚已干,直接往前邁步一步踏空,垂直墜地,草皮上砸了個坑洞,半個人陷到土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