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那老和尚的木魚聲,在寂靜的深夜里格外清脆。
他心中思緒萬千,也不知道多久能夠度過這一劫。
既來之則安之。
與其胡思亂想,不如隨遇而安。
心平氣和地去面對問題。
起碼自己現(xiàn)在有個遮風擋雨的地方,不必流落街頭。
次日清晨,廟門前掛起新的木牌:
“懸壺濟世,分文不取。”
兩天后,破廟前依舊冷冷清清,不見半個求醫(yī)問藥之人。
直到這天傍晚時分,夕陽的余暉將天邊染成一片橙紅。
一個樵夫挑著一擔柴火,哼著小曲路過此地。
樵夫王大山挑著柴擔,在廟門前停下了腳步。
他瞇起眼睛,盯著那個突兀的醫(yī)攤。
一張破木桌上鋪著洗得發(fā)白的藍布,旁邊坐著個雙眼纏著布條的年輕人。
“老師傅!討口水喝?。 ?/p>
王大山扯著嗓子喊道。
“是大山??!莫急莫急,來了!”
老和尚聞言,笑呵呵地端來一瓢涼井水遞送過來。
王大山接過瓢,一口飲盡,而后擦了擦嘴角,看向葉修,道:
“師傅,你們廟里怎么還給人看病了?”
老和尚雙手合十,道:
“阿彌陀佛,老衲前日收留了這位過路的施主。
他雖目不能視,卻通曉醫(yī)術?!?/p>
王大山將信將疑地打量著葉修,道:
“這瞎子真會看病?
要是真能瞧出毛病,我給廟里捐五……嗯,三文香油錢!”
老和尚做了個請的手勢,笑道:
“大山,你試試便知?!?/p>
王大山放下柴擔,大咧咧地坐在醫(yī)攤前,伸出粗糙的手腕,道:
“來,給我瞧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