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 id="q0v9l"><label id="q0v9l"></label></tr>

        <td id="q0v9l"><ruby id="q0v9l"></ruby></td>
        1. <table id="q0v9l"><option id="q0v9l"></option></table>
          <acronym id="q0v9l"></acronym>
        2. <acronym id="q0v9l"><label id="q0v9l"><listing id="q0v9l"></listing></label></acronym>
            <table id="q0v9l"></table>
          1. <pre id="q0v9l"><strong id="q0v9l"><xmp id="q0v9l"></xmp></strong></pre>

            黑巖小說

            黑巖小說>唯識三十頌講話 井上玄真 書籍請購 > 第14集《唯識三十頌直解》(第3頁)

            第14集《唯識三十頌直解》(第3頁)

            第三個依他起性當中我們觀察我法本空,顯現的二空真如理,叫做圓成實性,這個是簡單的說法。我們看詳細的說明,在唯識觀法當中有三段,唯識的觀法,簡單的說它的重點在破徧計執(zhí)。

            (二)正明“唯心識觀”

            一、總說

            學“唯心識觀”者:所謂于一切時,一切處,隨身口意有所作業(yè)。悉當觀察:“知唯是心”。乃至一切境界,若心住念,皆當察知,勿令使心無記攀緣,不自覺知。于念念間,悉應觀察,隨心所有緣念,還當使心隨逐彼念,令心自知;“知己內心自生想念,非一切境界有念有分別也?!?/p>

            學唯心識觀者,這個地方說明,觀的名稱叫唯心識觀,那么應該怎么修,所謂在一切時一切處,這個地方不揀別時間、處所,我們對身口意的造作,都應該觀察“知唯是心”。我們的心跟境界接觸的時候都要知道,這都是心中的影像,乃至于一切境界。這些親屬的境界,冤家的境界,我們內心當中假設跟境界接觸的時候,若心住念,皆當察知,這些境界都是我們心中的影像而已;離開了心這個法就不存在,所以不要落入無記或者向外攀緣的情況。簡單的說修唯心識觀就是知唯是心。這個地方什么叫知唯是心?看第二段說明:

            于念念間,悉應觀察,隨心所有緣念,還當使心隨逐彼念,令心自知;知己內心自生想念,非一切境界有念有分別也。

            就是說我們的內心跟冤家接觸,跟我們不喜歡的接觸,我們產生一種壓迫的感覺。跟我們歡喜的親屬接觸,內心當中有一種非常溫暖的感覺。但事實上從唯識的角度,這個壓迫的感覺是自己的內心想出來的,其實它只是一個影像,業(yè)力把這個果報現出來。我們把它安立做:你是我的冤家。你安立這個名言以后,它從今以后扮演的是你壓迫的感覺,我們對某一個人安立好的名言:你是我的親屬、你對我是幫助的。那么它從今以后就扮演你親屬的感覺,它就不斷的對你釋放溫暖。所以所謂的壓迫、溫暖都是我們自己的名言安立了以后,對我們自己產生的效果,不是外境本身有念有分別,不是這個意思。因為外境它只是

            “依他起自性,分別緣所生”,是這個意思??吹诙e明。

            二、別明

            所謂內心自生長、短、好、惡、是非、得失、衰、利、有、無等見,無量諸想,而一切境界,未曾有想,起于分別。

            我剛出家的時候,我的心情歡喜吃牛奶,還有所有牛奶的制品,那個時候我心中對牛奶安立非常好的名言,我總是覺得牛奶的東西對我非常的滋養(yǎng),哎,果然是如此,我一喝牛奶內心就感到快樂,心情也特別快樂,身體也特別的健康。后來我讀《楞嚴經》,佛陀在《楞嚴經》建議我們出家眾,所有的佛弟子,盡量不要吃動物的東西,它的皮、肉、毛,牛奶都不要吃,不要跟眾生結惡緣。

            我那個時候為了對治,就開始訶責牛奶,安立牛奶不好的名言,這個東西是雜染相、不清凈相。那個時候以后我一喝牛奶就拉肚子,就是說它對我已經不是滋養(yǎng)了。牛奶本身它沒有長短好惡,是非得失,牛奶本身就是…它那樣就是那樣,它是一個因緣所生法現出來,它對每一個人產生不同的功能,是:知己內心自生想念,非一切境界有念有分別。

            你在佛學院遇到三十個人,這三十個人對你是一個傷害,或者增上,是你自己想出來的,每一個人只是在酬償過去的業(yè)力,如此而已。但問題是我們心中的徧計執(zhí)就讓生命變得很復雜了,這個徧計執(zhí)就是我們心中要破的。好,我們再看:

            當知一切境界,自無分別想故,即自非長、非短、非好、非惡乃至非有、非無,“離一切相”。

            一切的境界本身是離相的,它只是一個業(yè)力所變現的一個相貌。那么這個相貌為什么會有差別相呢?

            如是觀察:“一切法唯心想生”。若使離心,則無一法一相而能自見有差別也。

            一切法是我們心中的名言安立出來的。

            過去有一對夫婦,這對夫婦生了兩個兒子,這個母親她的徧計執(zhí)…當然人都是有感情的,她對大兒子特別討厭,對小兒子特別喜愛。這一天白天她就到寮房去看兩個兒子用功的情況,母親到大兒子寮房一看,這個大兒子是打瞌睡,手上拿一本書,這個母親看了非常生氣,搖搖頭,嘆口氣就走了。那么這個母親就接著到小兒子寮房一看,小兒子也打瞌睡了,手上也拿本書,但這個母親就非常歡喜,點點頭走了。

            晚上父親回來問,兩個兒子今天的用功情況怎么樣,母親就報告她的心得,她說大兒子非常懈怠,怎么說呢?他一拿到書本就打瞌睡,平常不拿書本還不見得會打瞌睡,一拿書本就打瞌睡,沒有善根、懈怠。小兒子怎么樣?小兒子非常了不起,打瞌睡的時候還拿著書本。說他即使打瞌睡了,還不忍心把書本放下來,你說這個人多精進。

            以上我們就知道,每一個人都活在心中的妄想,就是說她的心中這兩個兒子,“依他起自性,分別緣所生”,她就是現出一個影像。但母親有兩種不同的解讀,從因緣所生法說萬法唯識,我們可以判定如果母親不修止觀對治,她跟大兒子生生世世結惡緣,這個結解不開,佛也沒辦法,她跟小兒子結善緣。說是:知己內心自生想念,非一切境界本身有念有分別;境界本身沒有什么分別不分別,這個境界就是——那樣就是那樣,它就是業(yè)力所顯現出來,你造了什么業(yè),它就很如實的變現果報,問題是我們的心跟果報一接觸的時候,我們產生很多的想念,這個就是要破的,這叫徧計執(zhí)。

            三、結勸

            常應如是,守記在心:“知唯妄念,無實境界?!蔽鹆钚輳U,是名修習“唯心識觀”。

            ——《占察業(yè)報經》——

            在唯識學的觀念里面,我們剛開始先破妄——破執(zhí)。它的意思就是說,你一開始先不要相信你自己,修行人先大死一番再大活,是這個意思,先修無分別智。好,看第三段問答事宜:

            (三)問答釋疑

            問曰:若必證見真如,方了依他起性,則初心修觀,即應便觀真如,何故《大乘止觀》乃令先觀徧計,次觀依他,后觀圓成耶?

            這個地方我們要注意一下,在唯識的觀法跟天臺宗有所不同:天臺宗的觀法是一心三觀,這一念心跟境界接觸,即空即假即中,這個是利根人。我們不要說我們是利根人,我們說我們是鈍根人;唯識學是認為剛開始是先從假入空,然后再從空出假,它是兩個次第。所以唯識學是認為先破徧計執(zhí),證得圓成的空性以后,這個時候才觀依他起,才從空出假觀緣起法。為什么要這樣子?蕅益大師回答說:

            答曰:真如不在依他性外,初心若觀真如,必將妄計一個無名無相,曠若虛空者,以為真如,便成徧計執(zhí)。此情最不可救,以不達諸法當體無性,墮惡取空,不知所觀空理,正是第六識之相分。

            我們剛開始不破徧計執(zhí),直接用妄想修空觀,我們就捏造一個空的影像出來,然后就住在空里面不動,這個地方叫二取空,就是你不破執(zhí)直接就入空。

            有一個禪師他去參訪一個善知識,禪師就問善知識說,壞劫到的時候,大火把這個世界都燒掉了,佛陀在《楞嚴經》上說常住真心是不生不滅,常住真心壞不壞呢?這個時候善知識說“壞”,禪師就不服氣了,《楞嚴經》說常住真心不生不滅,你怎么說大火會把常住真心燒壞?善知識說,我說的壞,是你心中的常住真心,不是佛陀說的常住真心。

            就是你讀經典以后,你自己捏造一個影像,這叫常住真心,這個剛好是生滅法,是心中的影像。所以佛法的真理一定要先斷惑才證真。你一定是先破執(zhí)才立,你不能馬上建立一個法,不可以,要先破才立。

            已完結熱門小說推薦

            最新手机av一区二区三区_一级毛片在线_国产欧美激情视频免费看

                  <tr id="q0v9l"><label id="q0v9l"></label></tr>

                  <td id="q0v9l"><ruby id="q0v9l"></ruby></td>
                  1. <table id="q0v9l"><option id="q0v9l"></option></table>
                    <acronym id="q0v9l"></acronym>
                  2. <acronym id="q0v9l"><label id="q0v9l"><listing id="q0v9l"></listing></label></acronym>
                      <table id="q0v9l"></table>
                    1. <pre id="q0v9l"><strong id="q0v9l"><xmp id="q0v9l"></xmp></strong></p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