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辭筠瞧著烏尋云欲言又止的模樣,多年未見他還是這般小心翼翼地同她說話,要曉得很多消息她早做好了最壞的打算,多數(shù)時候不過是將推測的答案確鑿罷了。
“……今夜云秦王要為季卿硯與言以歌正式賜婚了……”“意料之中。
”溫辭筠說著,從他手中的油紙中撿了顆半溫的澄沙團子咬了一口,“郎才女貌正般配……我更想曉得的是,獨孤榮姜何時能到望京,可有人給你傳消息來?”半愣著溫辭筠毫不在意的模樣,烏尋云將袖中的小布條遞給溫辭筠道:“剛來的消息,獨孤榮姜的人馬一路潛行,被我們的人追到時,已經(jīng)快到望京了。
”看了眼手中的小布條,溫辭筠扔到一旁的河中道:“算算時日,黃昏便該進城了……今年真是個好年,闔家團圓真好。
”“溫將軍說,若是遇見了郡主,也叫我請你一同去吃年夜飯……”朝烏尋云溫柔一笑,順手將他發(fā)間落的散雪撫落,溫辭筠道:“我忙著呢,沒空去同他演父慈子孝的戲,與我走得近了,說不定還會叫他新主子猜忌……便替我轉(zhuǎn)告他,既然活了下來,便與他的女兒好好過日子,沒有那般能力,便不要去據(jù)理力爭,再落得那般家破人亡的下場……”暖洋洋的天,街市上洋溢著過年的喜慶,這般好的心情偶爾也會被眼底所見的風景擾得全無。
例如眼睜睜地看著自己的妻子在大街上,給前情人親呢地撫落發(fā)間的散雪,笑得那般溫柔,這可是他從未在她面前得到過的笑意。
手里提著的兩條鯉魚似乎感受到了季卿硯手里的殺意,僵直地若被凍結(jié)實般不再瘋狂扭動身軀。
昨夜發(fā)生了許多事,倒是險些讓季卿硯忘了,那人可是溫辭筠最親近的侍衛(wèi)長親口所言——是她的“愛侶”!嫉妒真是令人討厭的感覺。
除夕夜,家家都要吃年夜飯,獨孤瑛夫婦早帶了霍筱回霍家住了,這所謂獨孤瑛的私宅,便借給了不住東宮的季卿硯住。
剛回小院,溫辭筠便聽見小廚房里劈里啪啦正炸魚,好奇著便直接進了灶房,只見季卿硯一個人忙碌著,穿著圍裙站在油鍋前仔細看著炸魚的火候。
“可要我打下手,夫君?”一聲嬌聲軟語叫季卿硯回了神,望向門口才見溫辭筠已回來了,臉上浮著笑意,真不像個做了“虧心事”的人。
“夫人嬌貴,可不敢勞累……見夫人春色滿面,可遇見了什么好事?”季卿硯淺笑回上溫辭筠,盯著她微微心虛的雙眸,“……或是遇見了……什么人?”“不曾。
”溫辭筠說著,走進灶房,當著季卿硯的面偷吃了一塊熱乎乎,剛炸好的芋頭糕,“呼——好燙,有點咸了……”“許是鹽加多了……頭回做,夫人便多擔待些。
”季卿硯說著,將鍋里炸好的鯉魚撈起放到竹篳上將油瀝干,又將鍋中炸了魚的油瀝入油罐中,用布擦干鍋,轉(zhuǎn)身走到灶臺后塞了把柴火將鍋燒熱。
眼瞧著鍋熱得冒煙,便又走回灶臺前,用鐵勺舀了兩勺油自鍋邊順下,將蔥姜蒜三葷爆熱,加了半勺陳醋并半勺黃酒,一瞬間醋香四溢在灶房中,勾起了溫辭筠的饞蟲。
攪拌至適當火候,加了兩勺水煮開,將炸好的鯉魚下鍋煮著。
一手在魚身澆著熱湯,季卿硯一邊瞧著溫辭筠道:“今夜準備了醋燒鯉魚、炸芋頭糕、雪菜酸年糕湯、紅豆玉圓羹、酥烤玉蕈以及剛剛添了個小蔥拌豆腐的涼菜,夫人覺得可行?對了,我?guī)Я藟赝捞K酒回來,夫人不便多飲,三杯點到可行?”小蔥拌豆腐?怎在大過年的做這菜?疑惑著盯著備菜臺上的那尊壘得若塔般的豆腐塔,溫辭筠抬頭看向正撈魚擺盤的季卿硯:“夫君今夜如何想做這菜?”“如何不好?”將調(diào)好的芡汁倒入正沸的鍋中,季卿硯大火勾芡道:“表示我與言家小姐一清二白,多好的寓意。
”怎么聽都覺得這灶房中的醋味多添了些東西,酸死她了。
“我亦是一清二白。
”溫辭筠攪了攪一旁小紅爐上微沸的紅豆玉圓羹,“我若真對烏尋云有意思,夫君還等到大婚之夜嗎?不過是利用他叫天下人都覺得我也是那些人——不愧為衛(wèi)王室中人……悄悄告訴夫君,你所聽聞過的許多衛(wèi)王室的傳言,其實是真的,但有些的確夸大了事實……”“例如你的身世之謎。
”季卿硯將正冒熱氣的魚蓋上蓋子,放到燒著紅炭的爐上保溫,叫了人進來送去屋中的餐堂。
“……這般離譜的你也信?”溫辭筠小笑了一陣,“我與溫榆晚一看便是親姐妹,這可做不得假。
”“這是自然。
”季卿硯忙碌著將小紅爐上的紅豆玉圓羹盛到湯碗中,亦是用了同樣的方法保著溫去餐堂,“剩下的交給底下人就是,天快暗了,我們?nèi)ベN春聯(lián)吧,我適才寫好了。
”說著,季卿硯凈了手,將圍裙摘下牽著溫辭筠往小院門口去,已有人拿著對聯(lián)與漿糊候著了。
“歲歲年年,共占春風。
”溫辭筠看著聯(lián)上的話不解,“為何偏偏選了這句?”拿著對聯(lián),季卿硯擁著人看著院門笑得溫柔:“……自是希望與夫人歲歲有今朝……”歲歲有今朝嗎?他難道不知今日她去大祈寺去是做甚的?所有人都曉得她是去治“舊疾”的,她活著從黎朔城出來時染上的“怪病”,叫她活不過雙十……“……我心亦與君同……”溫辭筠自然想要活下去,多活一年她便能謀劃更多,她要這個孩子穩(wěn)坐上九州之主的位置。
不看他人眼色、不受他人制肘、不叫他人輕賤……這是她的對九州的希冀,亦是她身為一個母親能留給孩子最好的“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