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看此詩落款,便能立馬知曉原委。
“宋……仁投?”這詩,原來是那凌州才子所做。
四皇子輕笑,又將此詩送回太子手里,言語之中,多少就有些意味深長。
宋仁投挺有名的,是被罵出名的。
那一晚,有個不愿透露姓名的學(xué)子,于忘仙樓內(nèi)舌戰(zhàn)群儒,罵的翰陽城內(nèi)一眾學(xué)子啞口無言。
最后,靠一首《滿江紅》,把秦應(yīng)雷氣得暈倒,將宋仁投噴到吐血。
此事可太有名了,且后來越傳越玄乎。
而當時,秦應(yīng)雷可不就是在為天子辦事,在宣傳大齊與古匈奴言和一事?
此事,是由太子出的面,秦應(yīng)雷就是太子黨。
那宋仁投,便是秦應(yīng)雷手下頭號馬仔,嘴替,畢竟,他真的很會噴人。
當初忘仙樓一事后,秦應(yīng)雷與宋仁投的名聲可就臭了。
投降派,匈奴狗,賣國賊這些名頭,是真死死扣在了二人頭上。
現(xiàn)在,大齊與古匈奴合作,共同抵抗真樹族的計劃,也終于被太子公之于眾。
秦、宋二人也終于“沉冤得雪”!
大齊自然要替這二人“平反”!
這二人也必須要被“平反”,倒不是說承光帝與太子有多在乎替他們辦事之人,而是給秦、宋二人平了反,也就等于給他們自己找回了臉面。
你們都誤會了!朕與太子,當初與古匈奴合作,并不是你們想的那樣!
我們是為了對付真樹族?。∥覀儾攀抢铣芍\國之人??!我們?yōu)榱舜簖R,當初受了多少非議?。∪缃窆Τ?,沉冤昭雪的時候就也該到了!
太子將此詩選出來,不就是為了這?
可以想象,秦應(yīng)雷之后該是能官復(fù)原職回歸朝堂了,未來前途更是不可限量。
而這宋仁投,即便科舉落第,官位也少不了他的,畢竟舉人其實就已經(jīng)能做官了。
他二人,在承光帝看來,是值得被推選出來,作為樹標桿立典型的,為君父分憂的忠臣。
而那擊退真樹一戰(zhàn)真正的兩個付出者,唐齊英與虞花楹,則會被冷處理,能不提,就不會提。
為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