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合作之下,自然讓田伯光難以招架。
其實(shí)以顧辰這些時日的觀察,以及方才兩人爆發(fā)的功力來看,寧中則是要比定逸更強(qiáng)一些的。
按道理該由寧中則正面對擊田伯光。
不過定逸所使的恒山派劍法,卻能最大限度發(fā)揮牽制作用。
只因恒山派劍法以防御著稱,劍招圓轉(zhuǎn)為形,綿密見長,而且每一招都附著陰柔之力,十招中有九招都是守勢。
恰好可正面擋住田伯光。
月光下。
定逸手中長劍環(huán)繞,招招成圓,好似要在身前構(gòu)建出一個劍圓屏障,將自身籠罩在內(nèi),以此來抵御田伯光的極速刀光。
劍圓屏障固若金湯,密不透風(fēng),讓對方根本無法突破。
最重要的是,定逸并非全然防御,守勢之中,亦有一招是乘虛突襲。
而這突襲一招,便是恒山派劍法劍法之精要所在。
綿里藏針。
如一團(tuán)棉絮中暗藏鋼針,棉絮輕柔飄虛看似不受力,旁人不加觸犯,那便于人無礙。
可若是猛力來攻,藏于棉絮中的鋼針就會刺入對方手掌。
且受傷輕重,不取決于“鋼針”,而是看對方出手力道。
你出手越重,那自己也會受更重的傷。
這也暗含了佛家“因果循環(huán)、業(yè)緣自作”之意。
現(xiàn)在定逸用此劍法攔截想要逃脫的田伯光,可謂恰如其分。
若是田伯光著急要逃,凌厲攻伐下,定逸的“鋼針”反彈也更重;可若他想等待好時機(jī),側(cè)旁副攻的寧中則卻不會容他放松。
當(dāng)真是急也急不得,緩也緩不得。
不過有道是窮寇莫追,圍師必闕。
現(xiàn)今田伯光左肩負(fù)傷,已是負(fù)隅頑抗,為防他狗急跳墻,鋌而走險,同時保證自身安危,兩人也沒有太過步步緊逼。
趁他受傷之際,先牽制住,盡力損耗對方內(nèi)力,然后再一舉功成。
這也是穩(wěn)妥之道。
只見定逸守中帶攻,一把長劍臨空畫圓,劍光如薄霧,在周身揮灑,如同罩著一層無形屏障,即使田伯光刀速如風(fēng),勢道剛猛,定逸仍舊守的嚴(yán)絲合縫,頗為輕松。
她手腕極速顫搖,劍尖靈巧纏住來攻長刀,轉(zhuǎn)瞬間便將劈到近前的刀勢卸去大半,隨即輕輕一轉(zhuǎn),又生生帶得田伯光長刀偏離方向。
忽聽她低喝一聲,原本圓轉(zhuǎn)的劍勢驟然一變,速度猛增,長劍滴溜溜一抖,如一道閃電突兀擊出,直奔田伯光腋下極泉穴而去。
田伯光正想側(cè)身躲避。
卻見寧中則身姿若庭前修竹,劍尖斜向出擊,長劍如捻花輕顫,又如絲帶般斜斜繞出,一劍封住田伯光退路。
淑女劍法。
顧辰見狀眉頭一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