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這少年武功定然不淺。
畢竟只有于武道一途走的足夠遠,領悟足夠深,才會有此厚積薄發(fā)之機遇。
“確實如此?!倍ㄒ萆畋硗?。
即使她知道對方曾在田伯光手下全身而退,武功定然不弱,小小年紀就有這份藝業(yè),實在讓人驚訝。
但與這“頓悟”一事相比,還是遜色不少。
畢竟“頓悟”有人終其一生也無法進入,這少年才多大年紀?
當真讓人心驚。
這也不奇怪,就連知曉顧辰全部實力的封不平,當初看到他“悟劍”時,都不由瞠目結(jié)舌。
遑論對顧辰知之不深的定逸和寧中則二人。
聽見兩人對話的不戒和尚,不由摸了摸光頭,想起那晚月下對方臨空劈向自己的一劍。
若是那一劍聲勢與實際威力相匹配的話,他倒有些理解對方為何能“頓悟”了。
但他仍是不看好對方頓悟成功。
因為即使對方那晚隱藏了劍法,實力不止如此。
但以對方年紀,也定然是自幼便只苦練那一門劍法,這才能達到能威脅到自己的程度。
否則解釋不通。
而只修一門劍法,便意味對其余劍法不曾涉獵。
這般淺窄沉淀,終究缺了份劍道底蘊。
沒有劍道底蘊,又談何悟劍呢?
可隨即他呼吸一滯,眼睛瞪的溜圓,瞳孔微微收縮,像是見到世間最不合常理之事。
為何不戒突然這般作態(tài)?
只因。
顧辰動了。
動的不止是他,還有他手中的劍。
只見其手中長劍輕挑慢撩,招式猶如檀香升起般舒展飄柔,劍尖顫點恍若老僧敲木念誦,梵音四起,使人心中寧靜。
忽然他劍招一變,轉(zhuǎn)成勢大力沉的橫劈豎砍,如同古剎晨鐘撞破云靄,沉雄端凝,甚至隱隱透著雄渾的怒吼聲,讓人心神皆震。
劈砍時似怒目金剛,崩挑時若慈眉低垂。
變換多端,剛?cè)岵?/p>
“少林寺的達摩劍法?!?/p>
不戒和尚嘴角半張,半晌合不攏,喉間無意識發(fā)了聲輕“啊”。
他曾出家當過和尚,一身本領也全都承自少林高僧,自然對少林寺七十二絕技之一的達摩劍法無比熟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