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她們喜歡什么,和誰的關(guān)系好,或是出自哪個家族,我想問,她們是怎樣的人,有怎樣的性格呢?”馮嬤嬤道:“這您可難為女婢了,奴婢身為一個奴才,議論舊主可是大忌。
”雖然是拒絕的意思,但她的表情卻像是在鼓勵江濯靈繼續(xù)追問下去,只要她問,她就會打破這個嚴苛的界限。
江濯靈眼神狡黠:“這怎么能算是議論舊主呢,這明明是在給我上課呀,太皇太后和皇貴妃的品行貴重,作為她們將來的媳婦,我自然該學習才是。
”馮嬤嬤的眼神里有著不明顯的笑意,她緩緩地開口:“皇貴妃娘娘,是一個善良的人。
因為過于善良,有些人甚至會覺得娘娘是一個懦弱的人。
”她沒有顯赫的出身,只是涿州一個小小書院家中的女兒。
因為父親是山長,所以自小讀了很多書。
父親去世后,書院也漸漸衰落,女子不能教書,所以她只能在書院教一些女兒家刺繡、識字等謀生的本事。
后面在某一日外出時,遇到了當今圣上李重明,被李重明帶回了宮中,入宮就榮寵不斷,最后得了急病,未滿三十就去了。
“皇貴妃娘娘入宮后就身居高位,但她從不以勢壓人,無論是對嬪妃們,還是對我們這些卑賤的奴才們,都一視同仁。
我曾聽聞,貴妃宮中的宮女們,若是來了月信,實在不舒服,貴妃娘娘還會允許她們休息幾天。
”江濯靈看著馮嬤嬤不自覺流露出溫情的臉,她也是嗎?因為得了皇貴娘娘的善意,所以即使是在她故去多年之后,也愿意將她這份善意還給她的孩子。
事到如今,她如何能不明白馮嬤嬤為何突然的冷淡,又為何對她如此嚴格,甚至愿意給她透露一些宮廷密辛。
馮嬤嬤只是一個和她交之甚少的宮女,尚且對她如此之懷念,那得到了她全部愛意的李昭,又是如何習慣失去她的呢?“但太皇太后,不太喜歡娘娘的性子。
太皇太后是一和太祖一起打天下的人物,性子本就雷厲風行,所以對娘娘一直頗有意見。
”但喪母的皇子有那么多,她還是撫養(yǎng)了李昭。
“奴婢知道的就只有這些了。
人上了年紀,說話總有些絮叨,不知不覺就說了這許多,還望趙小姐不要介意。
”“不會,你愿意給我講這些,我很感激。
”不是每個人都愿意對人傾囊相授的,她很慶幸,她遇上了馮嬤嬤。
在馮嬤嬤教她的這些時日中,江濯靈也逐漸適應了在國公府的生活,和蘭溪、福丫之間的關(guān)系也逐漸變得熟稔。
蘭溪做事穩(wěn)重細致,菡萏院里里外外的事宜都由蘭溪負責,福丫則更多的是給她打下手。
她是個有些嬌氣的女子,愛鬧又愛偷懶。
即使她分內(nèi)之事,也會拖拖拉拉地干完。
有時候蘭溪看不下去了會幫她干,但江濯靈看到一次后就私下和蘭溪說讓她以后不要幫她。
“你們都是我的的丫鬟,各有分內(nèi)之事,沒有一個人去幫另一個人的事,你若是做完了你的事,就去休息,不必總是跟著我,我習慣一個人呆著。
”馮嬤嬤也曾提點過她,對丫鬟太過寬松會讓丫鬟生了異心,恐怕以后會不好管教,鬧出奴大欺主的事來。
而江濯靈對此則是很坦然,她自己都是一個半路出家的小姐,學會所謂貴族的那一套就已經(jīng)很費勁了,對于什么調(diào)理丫鬟實在不感興趣。
她每每看到蘭溪和福丫,就會想到青梧鎮(zhèn)上她幼時的玩伴,她沒幾年就被父母給賣了,為了替長兄籌備彩禮,也會想到那些和她一樣自由自在地在山間漫步的農(nóng)家女兒們。
她們也都曾是誰的女兒,因為不得已來了這里,接了一份打掃花瓶的工作。
只要能把花瓶清理干凈就可以,又何必要求她們愛上這個花瓶呢?這也太強人所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