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樓賦
王粲
登茲樓以四望兮,聊暇日以銷憂。覽斯宇之所處兮,實顯敞而寡仇。挾清漳之通浦兮,
倚曲沮之長洲。背墳衍之廣陸兮,臨皋隰之沃流。北彌陶牧,西接昭丘。華實蔽野,黍稷盈疇。雖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
遭紛濁而遷逝兮,漫逾紀以迄今。情眷眷而懷歸兮,孰憂思之可任?憑軒檻以遙望兮,向北風而開襟。平原遠而極目兮,蔽荊山之高岑。路逶迤而修迥兮,川既漾而濟深。悲舊鄉(xiāng)之壅隔兮,涕橫墜而弗禁。昔尼父之在陳兮,有“歸歟”之嘆音。鐘儀幽而楚奏兮,莊舄顯而越吟。人情同于懷土兮,豈窮達而異心!
惟日月之逾邁兮,俟河清其未極。冀王道之一平兮,假高衢而騁力。懼匏瓜之徒懸兮,畏井渫之莫食。步棲遲以徙倚兮,白日忽其將匿。風蕭瑟而并興兮,天慘慘而無色。獸狂顧以求群兮,鳥相鳴而舉翼。原野闃其無人兮,征夫行而未息。心凄愴以感發(fā)兮,意忉怛而憯惻。循階除而下降兮,氣交憤于胸臆。夜參半而不寐兮,悵盤桓以反側。
……
賞析:
《登樓賦》是東漢末年文學家王粲的經典之作,它以獨特的藝術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內涵,成為中國文學史上抒情小賦的典范。
一、精巧的結構布局
《登樓賦》在結構上匠心獨運,層次井然。文章開篇點明登樓的目的是“銷憂”,為全文奠定了情感基調。緊接著,作者細膩描繪了登樓所見之景,展現出所處之地的開闊與富饒,如“挾清漳之通浦兮,倚曲沮之長洲。背墳衍之廣陸兮,臨皋隰之沃流”,但筆鋒一轉,“雖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美景非但未減輕憂愁,反而因非故鄉(xiāng)而更添惆悵,此為的情感表達逐步深入,增強了感染力。
二、情景交融的藝術手法
王粲在賦中巧妙地將情與景緊密融合,使景物描寫成為情感表達的有力依托。在描寫登樓所見時,“華實蔽野,黍稷盈疇”呈現出一片繁榮的景象,然而,這份繁華卻引發(fā)了作者“雖信美而非吾土兮”的感嘆,以樂景襯哀情,更顯其思鄉(xiāng)之切。
隨著情感的發(fā)展,文中的景物描寫也逐漸染上了憂傷的色彩?!帮L蕭瑟而并興兮,天慘慘而無色。獸狂顧以求群兮,鳥相鳴而舉翼。原野闃其無人兮,征夫行而未息”,秋風蕭瑟、天色慘淡,野獸驚惶、飛鳥哀鳴,原野空曠,只有征夫獨行,這一系列景象營造出一種凄涼、悲愴的氛圍,與作者內心的凄愴、憯惻之情相互呼應,情景交融,生動地烘托出作者在亂世中的孤獨、迷茫與憂愁,讓讀者仿佛身臨其境,深刻感受到作者的情感波動。
三、豐富的用典內涵
文中多處用典,使文章內涵更為豐富,情感表達更為含蓄深沉?!拔裟岣钢陉愘?,有‘歸歟’之嘆音”,引用孔子在陳國發(fā)出“歸歟”之嘆的典故,借圣人之思歸,表明自己對故鄉(xiāng)的眷戀?!扮妰x幽而楚奏兮,莊舄顯而越吟”,鐘儀被囚仍彈奏楚國音樂,莊舄顯達時仍吟唱越國歌謠,這兩個典故進一步強調了人無論處于何種境遇,對故鄉(xiāng)的思念都不會改變,同時也暗示了自己雖流寓他鄉(xiāng),卻始終心系故土的情懷。
“懼匏瓜之徒懸兮,畏井渫之莫食”,化用《論語》中的典故,以匏瓜徒懸和井渫莫食,比喻自己空有才華卻無處施展,渴望得到重用卻不得的無奈與憂慮,用典自然貼切,巧妙地將作者的壯志難酬之情融入其中,增添了文章的文化底蘊和思想深度。
四、流暢的語言風格
《登樓賦》語言流暢自然,清新簡潔,富有節(jié)奏感。句式上,以四六言為主,錯落有致,長短相間,既具有整齊之美,又不失靈動變化。如“挾清漳之通浦兮,倚曲沮之長洲。背墳衍之廣陸兮,臨皋隰之沃流”,句式整齊,氣勢連貫,將地理環(huán)境的特點描繪得淋漓盡致。同時,文章押韻巧妙,韻律和諧,讀起來朗朗上口,增強了作品的音樂美感。如“憂”“仇”“洲”“流”等字押韻,使文章在表達情感的同時,也給人以聽覺上的享受,充分展現了作者高超的語言駕馭能力。
《登樓賦》以其精巧的結構、情景交融的手法、豐富的用典和流暢的語言,生動地展現了作者在亂世中的復雜情感,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對后世文學創(chuàng)作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
解析:
登茲樓以四望兮,聊暇日以銷憂
-
開篇點題與目的闡述:“登茲樓以四望兮”直接點明動作行為,作者登上這座樓向四周眺望,“登樓”為全文線索?!傲南救找凿N憂”表明登樓目的,在閑暇之日借登樓來排遣憂愁,“憂”字奠定全文情感基調,引發(fā)讀者對其憂愁緣由的好奇。
覽斯宇之所處兮,實顯敞而寡仇
-
環(huán)境總體評價:開始描述登樓所見,“覽斯宇之所處兮”,作者觀察這座樓所處的位置?!皩嶏@敞而寡仇”,對樓的環(huán)境給予高度評價,強調其地勢開闊、明亮,世間少有能與之相比者,為下文具體描寫周邊環(huán)境做鋪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