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秀才入軍·其十四
嵇康
息徒蘭圃,秣馬華山。
流磻平皋,垂綸長川。
目送歸鴻,手揮五弦。
俯仰自得,游心太玄。
嘉彼釣叟,得魚忘筌。
郢人逝矣,誰與盡言?
……
賞析:
嵇康的《贈秀才入軍·其十四》是一首富含哲理與詩意的佳作,生動展現(xiàn)了詩人對自由生活的向往、對精神境界的追求以及對知音的深切渴望,體現(xiàn)出魏晉時期獨特的文化精神與審美情趣。
一、意境營造:自然與閑適的交融
清幽自然的場景描繪:開篇“息徒蘭圃,秣馬華山。流磻平皋,垂綸長川”,詩人勾勒出一幅充滿詩意的自然畫卷?!疤m圃”“華山”“平皋”“長川”等意象,描繪出蘭草繁茂、山花爛漫、水邊平坦、河流悠長的自然環(huán)境,為人物活動提供了優(yōu)美的背景。士卒在蘭圃休息,馬匹在山下進食,詩人于平皋射鳥、長川垂釣,構成了一幅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閑適畫面,營造出寧靜、悠然的氛圍,展現(xiàn)出詩人對自然生活的熱愛與向往。
悠然閑適的生活狀態(tài):詩中所描述的休息、喂馬、射鳥、釣魚等活動,節(jié)奏舒緩,充滿生活情趣。這種悠然閑適的生活狀態(tài),與塵世的喧囂紛擾形成鮮明對比,凸顯出詩人超脫塵世、回歸自然的心境,使讀者仿佛身臨其境,感受到那份遠離世俗的寧靜與自在。
二、情感表達:多元情感的交織
對自由與精神境界的追求:“目送歸鴻,手揮五弦。俯仰自得,游心太玄”,是詩人情感與精神追求的集中體現(xiàn)?!澳克蜌w鴻”,目光追隨歸鴻遠去,暗示對自由的向往;“手揮五弦”,則展現(xiàn)出詩人高雅的情趣與超脫的姿態(tài)?!案┭鲎缘?,游心太玄”進一步表明,詩人在自然中悠然自得,心靈在深奧的玄理世界遨游,追求精神上的自由與超越,體現(xiàn)了魏晉文人對玄學的熱愛以及對精神境界的不懈探索。
對知音的渴望與感慨:“嘉彼釣叟,得魚忘筌。郢人逝矣,誰與盡言?”詩人先借“得魚忘筌”贊賞釣叟超脫的境界,隨即筆鋒一轉,以“郢人逝矣”的典故,抒發(fā)知音難覓的感慨。即便詩人在自然與精神探索中達到一定高度,卻苦于無人傾訴分享,這種情感的轉折,使詩歌在悠然自得的氛圍中,增添了一絲孤獨與惆悵,豐富了詩歌的情感層次。
三、藝術特色:生動形象與用典巧妙
生動形象的細節(jié)描寫:“目送歸鴻,手揮五弦”,短短八字,通過兩個極具畫面感的動作,將詩人悠然自得、超脫塵世的形象刻畫得淋漓盡致。歸鴻的自由翱翔與詩人揮弦的優(yōu)雅姿態(tài)相互映襯,一動一靜,構成了一幅生動的畫面,使讀者如見其人,如臨其境,展現(xiàn)出詩人高超的藝術表現(xiàn)力。
巧妙的用典:詩中“得魚忘筌”與“郢人逝矣”兩處用典,簡潔而深刻。“得魚忘筌”借道家典故,深化了詩歌對超脫境界的追求;“郢人逝矣”則以《莊子》中的故事,巧妙傳達出知音難覓的千古感慨。這些典故的運用,不僅豐富了詩歌的文化內涵,還使情感表達更加含蓄深沉,引發(fā)讀者的聯(lián)想與共鳴,體現(xiàn)了嵇康深厚的文化底蘊與精湛的詩歌技藝。
《贈秀才入軍·其十四》通過獨特的意境營造、豐富的情感表達和巧妙的藝術手法,展現(xiàn)了嵇康獨特的人格魅力與精神追求。這首詩不僅是詩人個人情感的抒發(fā),更是魏晉時期文人精神風貌的生動寫照,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與文化意義。
……
解析:
息徒蘭圃,秣馬華山
-
字面解析:“息徒”,“息”有使動用法,讓……休息,“徒”可指隨行的人或士卒
,所以“息徒”就是讓同行之人休息?!疤m圃”指長滿蘭草的園圃,蘭草在古代文化中象征著高潔、清幽?!帮黢R”,“秣”是喂牲口,“秣馬”即喂馬?!叭A山”并非特指五岳中的華山,而是指開滿鮮花的山,描繪出一個風景優(yōu)美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