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娜迦酒館”鎏金的招牌下,望著門廊上搖曳的魔法燈,卡米拉用小手一指上面刻畫著的圖案——
帶著廚師帽的q版娜迦小魚人手拿平底煎鍋,煎鍋下有一叢火焰。
那是她給酒館畫的logo。
“所以,維爾納學長,您說的招待就是指把我們帶到我們的店鋪,然后上一些由我研究出來的菜品和飲料,最后大概還要由我們免單——總不能在自己家吃飯還要花錢吧。。。。。?!?/p>
科澤伊看向了面帶笑容的學長,都不知道說什么好了。
當然,他知道這肯定不是維爾納學長小氣。
對方是法師,還兼職作家,平日里就算錢沒有經(jīng)商的商人那么多,也肯定算得上富裕、
來娜迦酒館請客,估計只是單純因為這里無論是飯菜還是酒水飲料,都是城里最美味的地方所在,這一點,科澤伊還是有自信的。
隨著各種各樣的調(diào)料在克勞特修建的大型作坊中進一步整合改良,隨著大量培育和雜交經(jīng)驗對農(nóng)作物產(chǎn)量的影響。
在這種背景下,"斯卡布羅集市"旗下餐飲店鋪的原料供應日益充足,所有餐品都保持著優(yōu)異品質(zhì)與親民價格。
這種高性價比的經(jīng)營模式意外地在平民階層中形成了良好的口碑效應。
間接為國王推行馬鈴薯改良及其他農(nóng)作物推廣政策掃清了障礙。
當農(nóng)民們聽說這些新品種正是娜迦酒館賴以成功的“致富作物”,且親眼見證了其帶來的經(jīng)濟效益后,紛紛主動接受了新種子和配套的種植技術。
還有些酒館經(jīng)營者“打不過就加入”,這一點在維爾納學長接下來的回答中得到了印證:
“還不是因為你們娜迦酒館迅速發(fā)展,其他店鋪拿出來的普通面包和菜湯相比之下都變得索然無味。
這讓原本提供食宿的酒館現(xiàn)在只能出售酒水,甚至后來酒水的種類和味道也都落了下乘,后來干脆都從娜迦酒館進貨,變成了什么。。。。。。叫‘加盟店’?對吧?
要我說啊,既然都是吃同樣的東西,還不如直接來你們娜迦酒館呢,這原汁原味的菜品,這正宗的風味,那才叫一個地道兒~”
科澤伊一行人認可了這個說法,啊哈,畢竟維爾納說的是事實~
今天是啟明節(jié),就是紀念魔王被徹底擊敗的那個節(jié)日。
娜迦酒館搞了個促銷活動,再加上又要入冬了,冒險者在外面的活動頻率減少,紛紛回到城里重操舊業(yè),所以來喝酒的人格外的多。
科澤伊他們圍坐在一間提前訂好的包廂里,桌子上擺著一個小火爐,火苗舔舐著架在上面的小銅鍋,咕咚咕咚冒著熱氣的湯底把屋子里烘托的暖洋洋的。
門外隱約傳來其他食客的談笑的喧囂,卡米拉望著被水汽模糊的窗玻璃,伸手輕輕抹開一片澄明。
指尖傳來的涼意讓他微微一顫,透過這方寸之大的清晰,可以看見外面夜色中閃爍的燈火與匆匆而過的行人身影。
石砌的街道,被踩得發(fā)亮的鵝卵石上,擠滿了喧囂的人群。
簡陋卻色彩斑斕的紙燈籠在頭頂搖晃,和路燈一起照亮了推著吱呀作響木車的小販。
不用出去就知道,空氣中大概彌漫著烤堅果的焦香、廉價麥酒的酸味和汗水的溫熱氣息,它們沖破了冷冽的寒風,構筑起節(jié)日的氛圍。
有些人喜歡娜迦酒館那些新品種高濃度酒精帶來的暈乎乎的感覺,有些人就得意自家釀造的普通麥酒,就像老北京人兒喜歡喝豆汁一樣那么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