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寶看著這個熟悉又有些陌生的兒子,心頭一陣恍惚,仿佛昨日還在病榻上孱弱的小兒子,轉(zhuǎn)眼已能擔(dān)起家中的重擔(dān),能為家里的事情操心了。
“爹,娘,”王明遠清了清嗓子,聲音清晰而平穩(wěn)。
“我在趙夫子借給我的幾本游記雜書里,翻到一個古方子,是做‘鹵味’的?!保ㄟ@當(dāng)然也是王明遠胡謅的,能扯著趙夫子的大旗,相信家里人能更容易接受點)
“鹵味?”王金寶皺眉,對這個詞有些陌生。趙氏和大嫂也露出疑惑。
“就是……用特制的香料湯水,把肉、下水這些東西煮熟入味。”
王明遠解釋道,“書上說,這法子做出來的東西,香濃入味,久放不壞,冬日里吃著暖身子,也好下飯。
最重要的是,咱們家里現(xiàn)成的材料就能做——爹殺豬留下的豬頭、豬下水,不都能用上嗎?”
“下水?”大嫂劉氏忍不住出聲,帶著疑慮,
“那東西腥臊味重,洗都洗不干凈,鎮(zhèn)上酒樓里倒是賣鹵肉,可人家用的是正經(jīng)好肉,咱這下水……能有人要?”她擔(dān)心白費功夫和柴火。
“是啊三郎,”王金寶也遲疑道,“咱這窮鄉(xiāng)僻壤的,誰會花錢買下水鹵的玩意兒?再說了,香料從哪里來,應(yīng)該也不便宜吧?”
王明遠早有準(zhǔn)備,沉穩(wěn)答道:“大嫂,書里說了,這鹵制的法子講究‘化腐朽為神奇’,只要香料配比得當(dāng),處理干凈,下水也能做得比肉還香!”
“香料我去看過了,鎮(zhèn)上的藥鋪就有賣。是得花些錢,但一次買來能配出不少鹵水,這鹵水只要保存得當(dāng),越用越香,叫做‘老湯’,以后每次鹵東西,添點水加把鹽就成,長遠看是劃算的。至于銷路……”
他頓了頓,眼中閃著光,“鎮(zhèn)上腳夫、扛活的,趕集的小販,天寒地凍的,誰不想花幾文錢買塊熱乎、油水足又頂餓的鹵味嘗嘗?咱定價便宜些,肯定有門路!退一步說,就算賣得慢些,咱自家過年也能當(dāng)個硬菜,總比下水白白糟蹋了強?!?/p>
他條理分明,利弊分析得清清楚楚,還點出了可重復(fù)利用這個關(guān)鍵概念。
王金寶聽著,緊鎖的眉頭漸漸松開。
趙氏看看丈夫,又看看兒子,低聲道:“他爹,三郎讀書多,見識廣……要不,試試?”
王金寶沉默地抽了幾口煙,煙鍋里的火星明明滅滅,映著他沉思的臉。
第17章鹵味方子
半晌,他猛地一磕煙鍋,發(fā)出“篤”的一聲響:“成!聽三郎的!試試就試試!成了是條路子,不成……就當(dāng)給咱家添菜了!”
————————
次日一早,王金寶便揣著王明遠在紙上寫下的方子,頂著寒風(fēng)去了鎮(zhèn)上藥鋪。
方子上列著:八角、桂皮、花椒、小茴香、草果、香葉、良姜、白芷……足足七八樣香料。
掌柜的按方抓藥,當(dāng)那包包好的香料遞到王金寶手里時,掌柜報出的價錢讓他眼皮狠狠一跳——五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