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了約莫一炷香的時間,便見老者返回,身后還跟著一個穿著青色長衫、年紀與王明遠相仿的學子。
那學子見到王明遠,拱手笑道:“可是長安府王明遠王師弟?山長正在‘百泉軒’處理公務,命我前來引路。師弟請隨我來?!?/p>
“有勞師兄?!蓖趺鬟h還禮,然后回頭示意王大牛和狗娃拿起禮物跟上。
進入書院,更是別有洞天。
亭臺樓閣,回廊曲折,庭院深深,處處可見參天古木,石刻碑文隨處可見,學術氣息極為濃厚。
偶爾有學子匆匆而過,皆衣著素凈,神態(tài)專注。
狗娃和王大牛大氣都不敢出,小心翼翼地跟著,生怕腳步聲重了,驚擾了這份寧靜。
引路的書生似乎看出他們的拘謹,溫和地笑了笑:“不必緊張,山長為人最是隨和?!?/p>
穿過幾重院落,來到一處較為僻靜的院落,院門上懸著“百泉軒”的匾額。
院內(nèi)有一小池,泉水淙淙,幾尾錦鯉游弋其間,顯得格外清幽。
引路學子在書房外站定,輕聲稟報:“山長,王公子到了?!?/p>
“請進?!崩锩?zhèn)鱽硪粋€溫和卻不失清朗的聲音。
王明遠深吸一口氣,整了整衣襟,率先走了進去。王大牛和狗娃提著禮物,緊跟其后。
書房內(nèi)陳設簡單,卻處處透著雅致。
四壁皆是頂天立地的書架,堆滿了書籍,一張寬大的書案上,筆墨紙硯井然有序,旁邊還攤開著幾卷書冊。
一個穿著青色直綴、年約四旬、面容清癯、目光睿智的中年文士正從書案后站起身,面帶微笑地看向他們。
王明遠只看了一眼,便心中一定——此人眉宇間與柳教諭確有七分相像,只是氣質(zhì)少了些許柳教諭的滄桑,多了幾分書院山長的儒雅與威儀。
他不敢怠慢,上前一步,躬身便欲行大禮:“學生王明遠,拜見柳山長!”
柳山長卻快步上前,一把托住了他的胳膊,力道恰到好處,既阻止了他下拜,又不顯得失禮。
他的笑容真誠了許多:“明遠賢侄,不必多禮!快請起!”
他打量著王明遠,眼中流露出毫不掩飾的贊賞:“早就聽家父多次提及賢侄,贊你天資穎悟,心性純良,更難得是務實肯學。今日一見,果然氣度不凡?!?/p>
他頓了頓,語氣變得更加懇切:“更何況,暻兒那孩子調(diào)皮,若非賢侄當日舍身相救,后果不堪設想。這份恩情,柳某一直銘記于心,本當是我謝你才對,怎能再受你的大禮?”
王明遠連忙道:“山長言重了!當日情形,任誰遇見都會出手相助。教諭更于學生有授業(yè)解惑之恩,學生萬萬不敢當?shù)蒙介L如此?!?/p>
“誒,一碼歸一碼?!绷介L擺擺手,示意他不必謙遜,目光轉向他身后的王大牛和狗娃,以及他們手中提著的禮物,“這兩位是?”
王明遠忙介紹道:“回山長,這是學生的長兄王明心(王大牛),這是侄兒王心恒(狗娃)。此次路途遙遠,家中父母不放心,特讓兄長護送學生前來。侄兒年紀小,便讓學生帶在身邊,也好做個伴,長長見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