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秀才鬧事?”
看著李振華新發(fā)回來電報上的內容,朱和埸并沒有感到意外。
畢竟廢八股對于這些考了一輩子,才考了個秀才功名的老學究們來說的確是過于殘忍。
廢寢忘食學了一輩子,一朝之間被全盤否定,這放誰身上都受不了。
至于如何處理?
直接砍了這些人的腦袋?
這倒是沒必要,他還不至于因為幾句話就殺人,而且就算是廢物垃圾也能回收再利用呢。
之前的想法是把這些酸秀才給送到歐洲各國去教化那些野蠻人,但這個想要執(zhí)行還需要一段時間。
而現(xiàn)在他有了更加實際也更加容易的應對方法。
因為《明荷協(xié)定》的簽訂,棉蘭老島、巴拉望島以及蘇祿群島等大片區(qū)域都變成了大明法理上的國土。
但是這些區(qū)域的漢人少之又少,上面生活的多是一些原蘇丹國的本地居民,這些人對大明的歸宿感遠算不得強,甚至絕大多數人都不知道大明皇帝是誰。
而且除了原蘇祿的上層官員以外,其余人就再也找不到會說漢語的了。
如此情況,對于大明在這些地區(qū)的統(tǒng)治是極為不利的。
因此,朱和埸準備先在這些地方把私塾先辦起來。
沒錯,是私塾不是學校。
這些地方原住民現(xiàn)在并不需要學什么先進的知識,反而需要學習的是儒家的三綱五常。
在學習中文漢語的同時,他們更需要學習的是禮教,是忠君思想。
而那些鬧事的老學究們,不正好是學了一輩子這個嗎?
所以說這個工作很適合他們嘛。
這些人考了一輩子的科舉,直到滿頭花白時,卻依舊只有個秀才功名,絕大多數人究其一生也無法再進一步,考科舉甚至已經變成了這些人的執(zhí)念。
不過朱和埸可不管什么執(zhí)念不執(zhí)念,他的想法就是將這些肩不能挑,手不能提的老秀才們全部送到這些地方去當教書先生。
這些人考了一輩子的科舉,不就是為了做官嗎?
給他們個官名就是,對于他來說就是一個稱呼的問題。
就叫歸化儒教監(jiān),從九品官職,負責歸化地區(qū)的儒學教育。
你說從九品官太小?
想什么呢,國子監(jiān)學正也才正九品官職。
你一個酸秀才本是沒資格當官的,而且還當街詆毀當今圣上,圣上不僅沒有問責,反而賞賜官職,這樣的事情換做歷朝歷代都是絕不可能發(fā)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