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情況下,辨別一琉球人是否為貴族那就相當簡單了,看他是否會漢語就行了。
大明1644年滅亡,而后琉球繼續(xù)向南明稱臣,直到南明小朝廷一個接著一個被蠻清覆滅。
1654年,在琉球已經被倭國薩摩蕃實際控制貿易、稅收的情況下,琉球王尚質想要借助蠻清的力量恢復對琉球的控制而向蠻清稱臣。
但順治只是表面上接收了琉球的稱臣,也冊封了尚質為琉球王,但對于出兵平倭一事半口不提。
在順治眼中,琉球孤懸海外,地瘠民貧,又離大陸太遠,完全就是可有可無的狀態(tài)。
琉球既不能創(chuàng)造什么經濟價值,也沒有什么戰(zhàn)略價值,每次來朝貢朝廷還得賠錢!
他可以為朝鮮和越南打一仗,但對琉球這種雞肋的小國,實在是沒什么興趣。
所以琉球對大清的稱臣終究是錯付了。
另外便是這個小子過的不錯的國家了。
因為來自歐洲白人們在倭國傳教很厲害,倭國幕府不愿意,也害怕國民百姓去信奉這些所謂眾生平等的宗教。
這會直接沖-擊甚至顛覆倭國的階級社會。
所以幕府下令閉關鎖國,并且大肆屠殺國內天主教-徒。
而倭國薩摩蕃,因為其不斷侵占琉球的原因,這就使其成為了倭國實行閉關鎖國后,唯一可以變相出海的蕃國。
現在薩摩藩侵占琉球北部五島,恰逢此時,明軍以雷霆之勢橫掃臺灣,并且迅速出兵福建,如此強勢的回歸姿態(tài)自然吸引了琉球的注意。
蠻清坐視倭國侵吞琉球,明軍又強勢回歸。
這個時候,琉球找上曾經的大明爸爸幫忙也就再正常不過了。
朱和埸微皺劍眉。
不管有沒有琉球這檔子事,打倭國,都是遲早的事情,甚至他都不需要任何理由。
單是朕看你不爽整這個理由就已經足夠了。
不過這時間點選的卻不是那么好啊。
目前為止,他驅逐(殺光)韃-子,收復失地最大的制約條件還是兵力問題。
雖然僅憑目前這數萬兵力就足以讓他在國內橫沖直撞,但是然后呢?
打下來沒人駐守,沒人管理,其造成的結果多半是軍閥割據、亂匪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