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雖然還不清楚明軍意圖,但坊津砦守軍大將島津吉川依舊下令港內(nèi)兵船全部出海警戒。
當(dāng)然,這并不是島津吉川怕了這支突然出現(xiàn)的明軍艦隊。
坊津砦駐有薩摩藩水軍數(shù)千人,大小戰(zhàn)船數(shù)百艘,而海面上的明軍艦隊不過才二十來艘船。
即使明軍戰(zhàn)船看起來實力強大,但蟻多啃死象,二三十艘圍攻一艘難道還打不贏?
更何況,他手里還是有著底牌的。
派船隊出海主要是為了避免明軍艦隊突然發(fā)難,將他們堵在港口里打。
隨著島津吉川的命令下達,很快,數(shù)百艘小小,更小的薩摩蕃舢板海軍艦隊涌出了港口,集結(jié)于海面之上。
而此刻,家文宣率領(lǐng)的大明皇家海軍,巡洋艦分隊也越來越近。
薩摩蕃海軍,一艘長23米,外包鐵皮裝飾華麗的“大型”安宅船上,島津吉川看著對面停下來的明軍艦隊向身旁的一名軍官命令道:
“派人去詢問他們來我薩摩藩所為何事?”
“嗨依!”
命令下達,一艘小早船向明軍艦隊駛?cè)?,而島津吉川則眼睛微瞇看著對面的明軍艦隊。
島津吉川自信的源泉便是來自于他腳底下的這艘“鐵甲艦”和其他五艘同型艦。
他相信,即使明軍戰(zhàn)艦看起來很強大,但依舊不可能是他鐵甲艦的對手。
早在1578年,織田信長便下令建造了6艘包裹鐵皮的“鐵甲艦”。
隨后憑借這6艘鐵甲艦,織田信長麾下的水軍那是神擋殺神佛擋殺佛,將原本水上力量占有優(yōu)勢的毛利家打的毫無還手之力。
至那之后,這種全身包裹鐵皮的戰(zhàn)艦便成為了倭國海軍的絕對主力存在。
不過由于安宅船那如同四方盒子般的船體本就不適合航行,加上裹上了一層鐵皮后,船體重量更是急劇增加,這便導(dǎo)致了這些“鐵甲艦”笨重至極,航速機動能力都極差。
因此,絕大部分時候,這些蠢笨的大家伙們都只能泊于碼頭慢慢生銹。
不過當(dāng)前這樣的局面,薩摩藩的鐵甲艦并不需要進行遠航,所以島津吉川財才認為自己能夠擊敗明軍艦隊。
值得一提的是,按正常情況來講,幕府是不會允許底下大名建造擁有這些鐵甲艦的。
但很可惜,薩摩蕃并不會聽他的。
像薩摩藩這樣的外樣大名同德川幕府從來都不是一路人,甚至在100多年后的倒幕戰(zhàn)爭中,薩摩藩便是造反大軍中主力中的主力。
當(dāng)前的這六艘鐵甲艦便是在德川家造出了那艘長達69米的超大型包鐵皮安宅丸號后,薩摩蕃家主下令建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