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城很小,非常小,其南北長436米,東西寬484米,實際周長僅為1450米,而施瑯組織興建的福建水師提督府又占據(jù)了這廈門城最大最顯眼的位置,
夸張一點說,這廈門城僅是福建水師提督府的一道院墻!
1663年,施瑯等率清軍攻打廈金二島時,因為鄭經(jīng)在金廈二島搞堅壁清野,這直接惹火了清軍,于是乎清軍在這兩島大搞屠殺,沒有離開的百姓被屠戮一空,金夏二島至此變成了無人島。
1680年,清軍收復二島,取消了遷界令,島上又才重新有了人煙。
如今,雖然施瑯在島上建了城,但實際上島上的百姓依舊很少,倒是官府衙門多如牛毛。
像什么臺廈兵備道衙門,瓊州府海防同知衙門,加上一個最大的福建水師提督府,如此多的官府衙門擠在這廈門島上,百姓們就更加不敢住這里了。
不過這對明軍來說卻是天大的好事。
在艦炮洗地的掩護下,清軍布置于廈門島上的兩處炮臺被炸成了凹地,隨后明軍一個步兵旅順利登島。
其余部隊也分別于漳州南側(cè)、祥安等周邊區(qū)域登陸。
至于九龍江入海口兩側(cè)的清軍炮臺群,大明皇家海軍艦隊則暫時沒有理會。
你說為啥?
能夠用步兵從岸上炮臺側(cè)后方進攻,我干嘛還要頂著炮臺火力和你對轟?
上一個,不對,是后世的北洋水師不就是把船停在港口內(nèi),置于炮臺保護之下,最后不還是被從岸上海上團團包圍,落得個全軍覆沒的下場嗎。
此時,廈門城水師提督府內(nèi),一眾大大小小的蠻清官員正急得來回踱步著。
“這可如何是好!這可如何是好??!”
“侯爺怎么就敗了呢!怎么可以敗啊!”
“這些大明余孽怎么就打進來了呢!”
滿頭大汗的臺廈兵備道錢彭魄自言自語道。
在施瑯不在的情況下,他這正四品官階在這里最大,但如今官職大有個屁用,等明軍來了,官職越大越是小命難保?。?/p>
他們這群人原本是知道明軍來襲的,但他們也知道明軍水師只有戰(zhàn)船100艘,而施瑯麾下的福建水師可是有300多艘戰(zhàn)船。
100對300!
所有人都認為此戰(zhàn)勝券在握,所以他們這些人并無一人撤離這孤島般的廈門城。
當然還有一部分原因,或者說最主要的原因是,他們的這些年收刮而來錢財可都在這廈門城內(nè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