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朱和埸還在為裝備問題發(fā)愁時,系統讀懂了他的想法,于是新一周的奇跡市場一改往日盡是垃圾的狀況,給他帶來了久違的驚喜。
“金屬定裝彈半自動生產線一條,月產量50萬發(fā),售價兩白銀。”
瑪德!
朱大皇帝看著這新一期的商品后,差點就爆了粗口。
畢竟出了這么久的垃圾后,總算是來了次金色傳說。
在節(jié)后面還有哦,請,后面更精彩!
“明!”
這時,人群中有人看到了那面迎風飄揚的明字龍旗。
他的這一聲驚呼聲音并不大,但也足以讓更多人注意到那明旗。
百姓們瞪大著眼睛,不可思議的看著面前的這支軍隊。
“明軍!”
“竟然是明軍!”
在這片土地上,“明”字大旗早已經消失了近10年的時間,沒人想到今天,他們還會再次見到明旗,見到明軍!
怎么說呢,老百姓對于大明的感情相當復雜。
一方面老百姓本就是漢人,對于大明這個漢人朝廷有著本能的歸屬感。
但是另外一方面呢,大明帶給他們的記憶卻并非都是美好的,雖然責任不全在大明身上,但關系總是有的。
比如那場20多年前的廈門大海戰(zhàn),鄭成功一戰(zhàn)幾乎滅掉了清軍所有海上力量。
這直接導致蠻清偽帝順治惱羞成怒,出臺了慘絕人寰的《遷海令》。
遷海令規(guī)定,從山東至廣東沿海各省所有局面全部內遷50里,并且焚毀沿海所有房屋。
而遷界時限只有三天!“盡夷其地,空其人”,不愿遷走的居民全部慘遭屠殺!
東山縣志記載,東山縣在遷界過程中當場被屠殺2萬多人,而到遷界令結束時“生還者,十不過二三“。
粗略估算,僅粵東8郡死亡人數就有數十萬!
沒有遷走,或者沒有來得及遷走的百姓被韃-子屠殺一空,而遷走了的又因為了無生計,一家家露宿野地,不得不賣妻賣子,最后走投無路全家投河自盡。
以上,雖然罪魁禍首是韃-子,但與鄭成功與大明也有著直接的聯系。
當然,百姓們知道這怪不了鄭成功,也怪不了大明。
一切就只能怪那些滿清蠻子的野蠻殘忍,與毫無人性。(所以說,都宰了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