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而冒昧懇請家母允準,由我代她前來。
若有唐突之處,還望裴宗主海涵。
”裴照野微微頷首,指尖在膝上銀狐皮褥的細絨上輕輕劃過:“陸世伯言重了。
老宗主與我外祖母有袍澤之誼,她老人家貴體欠安,自當(dāng)靜養(yǎng)。
您為長明妹妹終身計,不辭辛勞,親力親為,此等慈父之心,晚輩雖年輕識淺,亦深為感佩敬重。
”陸懷瑜神色稍緩,側(cè)首看了眼端坐一旁的女兒,目光溫煦,尤顯疼愛之色:“小女長明,性子實誠,訥于言辭,心思倒靜。
不似她阿姊們習(xí)武弄槍,反愛在書房消磨,或去后山觀景。
前日還同我說,府中那幾株老松,虬枝盤桓,頗有道韻天成之感。
”他說著,目光溫和地轉(zhuǎn)向裴玉之,“聽聞玉之小郎君亦好此道?更巧者,明兒去歲曾隨她母親回河?xùn)|祖籍解州祭掃,彼處山河形勝,想來與裴氏故里風(fēng)物相近,亦是難得的緣分。
”裴玉之安靜地聽著,聽到衛(wèi)長明喜好道藏時,眼簾抬起,輕輕點頭,唇角抿起一個溫潤的笑意,頰邊梨渦若隱若現(xiàn):“是,只是玉之駑鈍,卷中真意,雖不能盡悟,但仍心向往之。
”裴照野端坐輪椅中,病容雖盛,眉宇間卻是一片沉靜寧和。
她微微頷首,目光溫煦地落在裴玉之身上:“玉之性情柔順貞靜,不喜喧鬧,刺繡尚可,亦好道門經(jīng)典,常于靜室焚香,誦《清靜經(jīng)》、《道德經(jīng)》,以求寧心澄慮,體悟自然之道。
”一直端坐如背景的衛(wèi)長明,肩頭微震。
她驀然抬首,那雙慣常顯得板滯的眸子,此刻竟如撥云見月,倏然清亮起來。
她的視線定在裴玉之身上,似乎想說什么,嘴唇動了動,卻又有些笨拙地卡住了,臉上也泛起一層薄紅。
陸懷瑜看在眼里,眼底的笑意更深,溫聲道:“明兒,玉之小郎君也喜讀《清靜經(jīng)》呢。
”話題忽至己身,衛(wèi)長明下意識挺直脊背,顯是緊張,她抬眸飛快掠了眼對座裴玉之,復(fù)又垂下,低聲道:“在弘文館聽老師講學(xué)時,窗外有竹,風(fēng)過葉響,那沙沙的竹葉聲,好像也和書上的道理合到一處了。
讀《清靜經(jīng)》時,也是這般感覺。
”裴玉之聞言,耳尖滲出緋色,他微抬眼簾,望向衛(wèi)長明,只覺其沉靜氣質(zhì)迥異尋常。
他聲若蚊蚋,頗顯靦腆局促:“玉之亦喜清靜。
只是,家中境況尋常,母親為官清貧,無力延請名師。
玉之只在族中內(nèi)塾里,粗淺識得些字,讀過幾卷蒙書。
閑暇時,常借些道藏抄本,于靜室中自行揣摩。
若窗外恰有風(fēng)過竹篁,簌簌之聲入耳,便覺塵慮盡消,甚是安然。
”言畢,衛(wèi)長明眸中流露出幾分欽佩,道:“自行揣摩,更需靜心功夫。
我在弘文館,有夫子解惑,有同窗論道,尚覺經(jīng)義深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