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珣一時間也拿不準宣和帝到底是不是喜歡這個兒子,說這樣的話可不就是在給錦碩王招恨嗎?!
可是只要冷帝后還穩(wěn)坐皇貴君的位置,那就代表著宣和帝不會輕易言棄錦碩王了。
墨珣已經能想象到其他的王爺是怎樣把錦碩王恨得牙癢癢的了。
在墨珣看來,錦碩王原就是最有希望成為儲君的人選,而就宣和帝和皇貴君的感情來看,不管怎么說,這個太子之位也是非錦碩王莫屬了。
但宣和帝卻遲遲不肯松口,不愿立太子,這才讓別的皇子和內命夫們有了別的想法。既然有想法了,那就要行動起來。
只是錦碩王這邊的贏面比較大罷了。
如果其他的王爺不是經過考量才選擇閉口不言,而是因為還來不及開口就讓錦碩王搶了先機,恐怕這個梁子就不小了。
不過,既然要爭奪皇位,表面上再怎么兄友弟恭,那背地里都是要打個頭破血流的。
親生父子都有可能反目成仇,更別說這些皇子還不全是從同一個內命夫肚子里出來的呢。
墨珣看似在走神,實則卻是在認真傾聽太和殿內的聲響。
宣和帝在太和殿內得到了滿意的回答,這就宣布要退朝了。
“此事容朕再做思量。退朝之后,丞相、太尉、御史丞、掌院學士都到總理處來?!?/p>
宣和帝此言一出,那便是要退朝的意思了。
果不其然,宣和帝這就起身,沖朝臣們隨意擺了擺手,“退朝吧?!?/p>
被他點到名的幾個大臣此次定是要去探討幾位皇子的去留,以及各自的去處。
不過,宣和帝沒有點到越國公,確實讓墨珣有些意外。依照宣和帝對越國公的態(tài)度,越國公應該也是備受倚重的。更何況現在傳位詔書還放了一份在越國公手上,這都不算天子近臣,那什么才算?
退朝之后,墨珣便隨著其他的同僚一同回到翰林院。他手上的工作還不少,一心二用的事還是少做,否則很可能在公務上出了錯,讓其他人逮到把柄。
墨珣原先并不知道為什么他的同僚們看他的眼神有些奇怪,甚至有些人還會刻意套他的話,現在想來,怕是因為那封傳位詔書的緣故了。
如果說一開始周濤在宣和帝面前搬出墨珣“沒有守孝”是因為私人恩怨,那么今年墨珣授官的時候,周濤再次挑起事端,恐怕就不再是這么簡單的理由了。
墨珣手中的羊毫在硯上輕輕撥了撥。
只怕是錢丞相在試探宣和帝對越國公的態(tài)度。
據越國公所說,宣和帝性情變化極大。而在此之前,捧著宣和帝上位的卻是錢丞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