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珣這段時間一直看的是大周的律法,而律法典籍在大理寺那邊兒也常備著的。
就墨珣他們六個大理寺丞當值的那個屋里,滿是法典。他們六人共處一間堂屋,中間的間隔都是以書架來替代。
這么全的律法除了大理寺和翰林院,想要在民間找齊,其實是很難的。
像墨珣之前在國子監(jiān)就讀,那會兒雖有教一些律法,但卻也并不全教。只是針對科舉考試的內容,在范圍內教上一些罷了。
現(xiàn)在墨珣到了大理寺當差,自然需要對律法有一定的了解,否則量刑的時候就算想批注,那也壓根不知道該到哪個架子上找法典。
更何況,大理寺的典籍都是不能外借的。還不如墨珣上翰林院借書來得容易些。
只是,從翰林院借來了書也需得盡快歸還。因為翰林院那邊也不能保證他們什么時候就忽然用得上了。
所以,墨珣將書帶回來之后就得抄。
懷陽城里的書局倒是安排有抄書的人,他們大都是一些寒門子弟,出來貼補家用的,邊抄書,還能邊讀書,一舉兩得。
墨珣當然是不敢把翰林院的書拿到書局去讓人抄的,幸而懷山識字,便全交由懷山代勞了。
墨珣記性好,平時在大理寺處理公務的時候也記了些,所以每每只讓懷山抄一半,余下的,只需墨珣在大理寺的時候記下就行。
林醉本來是想著兩人回府的時候墨珣明顯態(tài)度已經不同了,但沒想到墨珣現(xiàn)在仍是這么客氣。只是現(xiàn)在,林醉見墨珣已經在低頭看書了,也不好再出言打擾,只得自己到書架上隨便抽了本書,拖了把椅子,挨著墨珣邊上坐下了。
兩人在書房里也是無話,墨珣一旦凝神,那便是全身心地投入。
再加上,適才他發(fā)現(xiàn),自己竟是在不知不覺間,對林醉的態(tài)度竟然已經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如此一來,墨珣也不得不開始重新審視起自己近幾年來的所作所為。
如果說自己只是變得喜歡逗弄林醉,那也就算了。他向來都有些惡趣味,這些根本就無關痛癢。
想他以前還在玄九宗的時候,就十分喜歡逗門人玩。只是那會兒礙于長老的身份,他不好玩得太過露骨罷了。
可是,惡趣味歸惡趣味,逗弄歸逗弄,他從來沒有,也從來不會在心里想起邪修的功法!
墨珣邊想邊懊惱。
道修并不是要禁欲,他們也是講究一個陰陽調和。
陰陽配偶,天地之大義也。
所以,如果門下有弟子結了道侶,只要道侶為人不引人非議,宗門之中也不會另外有師兄弟制止的。
可是,墨珣越想越覺得心慌,心中暗道:莫不是因為經了天劫,他心中不服,這就滋生了心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