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道教尚未正式成立。
老子、莊子等先賢已逝,世間以道家自居者多為追求長生、精通方術之士,但老子的嫡傳弟子仍有人在。
趙凌原本屬意蓋邱主持立教之事,然蓋邱自認學識德行不足,婉拒了此任,只答應延請真正的道家高人來學宮坐鎮(zhèn)。
如今蓋邱隨馮瑜遠赴嶺南,道家學室便由他請來的那位前輩主持。
關于這位高人的資料,前兩日已呈至趙凌案頭。
河上公,安期生之師,曾為《道德經》作注,成《老子章句》,世稱《河上公章句》。
其徒安期生曾借老子之名招搖過市,但這位河上公,似乎大為不同。
第444章:道家河上公
趙凌與阿青悄然而至道家學室窗外,但見室內景象迥異他處。
黑板上繪著玄妙的伏羲八卦圖,一位鶴發(fā)童顏的老者閉目盤坐于講臺之上,氣息綿長,恍若與周遭環(huán)境融為一體。
臺下上百名學子同樣正襟危坐,閉目凝神,整個學室鴉雀無聲,彌漫著一種難以言喻的靜謐與玄奧。
阿青凝視河上公片刻,壓低聲音道:“這位先生的修為深不可測?!?/p>
趙凌自身亦是武道高手,一眼便看出河上公正在傳授某種高深的吐納法門:“比之鄒玄如何?”
阿青略作沉吟,神色凝重:“氣機感應不相上下,皆如淵渟岳峙?!?/p>
趙凌微微頷首:“宗師之境?”
阿青默然點頭,眼中流露出對強者的敬重。
天下宗師屈指可數(shù),而趙凌貴為天子,所見自然非凡。
河上公本是隱居世外的高士,常人難覓其蹤,如今卻被蓋邱請至尚學宮傳道授業(yè)。
這其中,或許也暗含著這位道家高人對趙凌這位銳意革新的大秦新帝,某種無聲的認可和期待。
趙凌沒有進去,他知道,河上公已經知道他來了。
果然,河上公長吐一口氣,緩緩睜開眼,那雙眼眸清亮耀眼,與趙凌對視了一眼后,便起身走出了學室。
“老朽河上公拜見陛下?!?/p>
河上公對趙凌鞠躬行禮,態(tài)度極為恭敬。
趙凌微微頷首,道:“先生免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