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yīng)該是看不到那個在雨幕中隱現(xiàn)在天際的尼姑庵吧?
是尼姑庵嗎?
應(yīng)該就是個道觀和寺廟之類的。
雨淋庵?
挺別致的,還是說怪異呢?
嗯,他們看到的應(yīng)該就是那光暈中的東西在李子樹周圍盤繞,接著沒過一會,李子書就突然開花了。
是到這里吧?
小烏龜一聽張清燭這個鬼模樣,立時翻了一個白眼,也不再搭理他了,又是向外一個跳躍,跳上了不遠處小火龍的肩上,只留下一個翹到了天上的嘴角給張清燭小道士。
那是一個不屑的冷笑。
裝模作樣!
張清燭從這個不討喜的表情中解讀出了這四個字!
但張清燭心態(tài)好,不著惱,絲毫不以為意,反而樂呵呵地湊過去,看著旁邊其他的家伙各自沉浸在自己的心神中,張清燭湊近壓低著嗓音問道:
“喂……”
“你們怎么來這里了?”
“不會是隨便游蕩,蕩著蕩著就碰巧在這里遇上了吧?”
張清燭對于這個問題始終未曾忘記,他雖然跟兩個下家伙相處不久,但感覺對它們也有了一個自認為不小的了解,這兩個家伙絕對不是什么安分的家伙。
換句話說,有它們在,就會有熱鬧看。
也還可以說,這個熱鬧,很可能就是他們自己鼓搗出來的。
帶入現(xiàn)在的情況,它們這兩個小家伙,絕對是有備而來,不是來湊個趣的,而是專門找上來的。
那么問題就來了:
它們是怎么找到這個地方的,怎么會知道這里有“機緣”的?
花仙子是碰巧到過這個地方,見這棵李子樹有古怪,所以就留心上了,現(xiàn)在是第二次找上來,是回返。
這兩個小家伙,是怎么找上來的?
張清燭盯著小烏龜,眼神充分流露出了刨根問底的意思,小烏龜跟張清燭小道士心神相同,粗略的想法勉強是可以撲捉到的,彼此無需說得過于詳盡。
“你還記得那本什么狗屁《養(yǎng)氣功夫》嗎?”
小烏龜做賊似地左右張望幾下,見周圍的家伙依舊沉浸在心神之中,于是就神神秘秘地說了點,神情還挺得意的。
嗯,什么情況?
那不是一本無字天書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