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如今席瑜桐都已經開口相問了,聽起來就跟考試似的,褚凝總不能不回答。
想了想,褚凝道:“我眼力有限,能看出的東西不多。要是有什么說錯的地方,還請席老師不要見怪?!?/p>
席瑜桐嗤笑一聲,擺擺手道:“這么小心干什么?我就是隨口問問而已,你看出多少就說多少,也沒什么大不了的?!?/p>
有了席瑜桐這話,褚凝就放心多了。
她彎下腰,細心的看起了這幅字。
從古至今,我國的書法大家不計其數,而且每個人都有著非常鮮明的特點。若是懂行的人,光憑字跡,就能確定寫字人的大概身份。
當然,現在的褚凝還沒有這個眼力。
書法一道看似簡單,實則高深莫測。
懂行的人能夠看懂,可在不懂行的人看來,除了字體的變化比較明顯,其他的什么意境類的東西,完全就是玄乎其玄,壓根兒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所以,褚凝看的不是字,而是紙,還有墨。
眼前這幅字所用的紙,用的是非常有名氣的宣紙。
宣紙,是我國傳統的古典書畫用紙,誕于隋唐時期。
因宣紙原產于安徽省宣城涇縣,這才以此得名。
宣紙向來潔白稠密、紋理純凈,尤其潤墨性還很強。所以,不管是寫字還是作畫,宣紙都能為它們增彩不少。
書畫家們利用宣紙的潤墨性,控制水墨比例,下筆時疾緩有度,就能讓最終出來的作品墨韻清晰、層次分明。
這,也就是所謂的“墨分五色”。
宣紙不但耐老化容易保存,而且還擁有不會褪色的特性,因此還有“紙中之王,千年壽紙”的美譽。
不過,雖然宣紙起于隋唐,但直到明清時代,宣紙的制造技術才達到巔峰時期。
褚凝面前擺著的這幅字,所用的宣紙,就是她見過的最好的那一類。
她可以肯定,這張紙應該產于清朝。
也就是說,寫這幅字的人,是清朝,以及清朝之后出現的人。
確定了這一點,褚凝就開始看寫字的墨。
從古至今,歷代制墨名家數不勝數,但真正能在大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