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眾人喝彩時,英國公張維賢拍著掌,哈哈哈大笑著,但眼中滿是不屑之意。
“英國公……”
“哈哈……本國公還是第一次聽見這種把怕死說的如此清新脫俗,文人善耍嘴皮子,今日算是得見了!”
此話一出,連袁可立和孫承宗兩人嘴角都抽搐著。
他媽的,你要噴他們就噴唄,拉上文人干啥?
“袁閣老、孫閣老,你二位見諒,本國公可沒有說你們!你二位可是上過戰(zhàn)場的。
袁閣老在龍井關、北討大軍中運籌帷幄,孫閣老督師遼東四年,有在草原之戰(zhàn)覆滅察哈爾,也算是半個武將吧!本國公主要說的是這群人!”
英國公說著,指著群臣,滿臉的不屑道:“鄭國公一開始就是大將嗎?還不是隨著太祖一路殺上來的?
你說史書中沒有記載大將親自沖鋒的,那敢問諸位,那些大將一開始就能統(tǒng)兵數萬?
難道他們不是從軍士或者說低級武將一路立了戰(zhàn)功升上來的?
還拿張儀、韓信、諸葛亮作比較,你們家那些蒙蔭的后代中有這種人嗎?
這些人哪一個不是先聲明在外或者被名士舉薦,然后才被重用的?”
“本將說的基本條件,不是讓他們真正的沖鋒,而是能自保,
一炮下來被嚇得尿褲子、腿軟的走不動道,還能做出正確的決策?
這種無能,只能害死將士!”
“弓馬嫻熟、敢于沖殺,這是給軍士們樹立榜樣,過幾年后天下太平了,沒有外敵了,這種最基本的條件也是更應該具備的,你自己都不行,還怎么帶兵?”
“戰(zhàn)場之上,跟我沖和給我沖,這是兩回事?!?/p>
“話又說回來了,文官蔭武,最高只能蔭正五品,在軍中也只是一個千戶,在幾萬大軍中算什么?
不去沖鋒陷陣,還想運籌帷幄?做夢沒有睡醒嗎?”
“提到這個,本國公就好奇了,只是正五品千戶,沒有沖鋒陷陣,是怎么憑借著戰(zhàn)功晉升到更高品階的武將的?
是你們暗中動用關系搶占了拼殺將士的功勞,還是暗中行賄、人脈以晉升的?”
說到這里,英國公轉身看向崇禎,微微一躬身,高聲道:“陛下,臣請陛下下旨,徹查文官蔭武而晉升的武官!”
此話一出,群臣懵逼了。
滿臉的驚懼之色,這其中的貓膩他們不要知道的太清楚,不說一查一個準,至少九成是不冤枉的。
如果徹查,后代丟官入獄是輕的,搞不好連他們都要被牽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