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六線作戰(zhàn),即便我們每部只派出三萬人,大明每部至少得派出五萬人以上,因為要防備我們的迂回襲擾、包圍等等,
三十萬大軍所需的補給那就是海量的,數(shù)千里的補給線很容易出問題的!”
“無論是蒙古諸部還是我們,都有大量的地域迂回,草原諸部的騎兵來去如風,就是不正面和明軍對抗,不停的襲擾,消耗明軍的精力和火器,最后找準時機擊潰明軍?!?/p>
“草原之上,兩條腿可跑不過蒙古騎兵,搞不好就能幾部利用速度優(yōu)勢集中力量圍殲明軍其中一部。”
“明軍火器是厲害,但打不到蒙古騎兵又有什么用?”
……
“呵呵……”
面對眾人興奮的議論,一直靜靜聽著的三旦多只冷笑了一聲,面露譏笑之色。
“你們蠢明軍也蠢嗎?”
“你們以為明軍能覆滅察哈爾林丹汗、建奴、扶桑、中南半島靠的是什么?”
“還每線出五萬兵力,實話告訴你們,大明總得只需要出萬人就足夠了?!?/p>
“六線作戰(zhàn)的前提是我們能六線同時出擊,可問題是可能嗎?
我們能出多少人?五萬已經(jīng)是極限了,即便是強行征召也不過十萬人,隔著長江天險,明軍一萬人就夠了。
葉爾羌和吐魯番兵力倒是挺多,十萬精銳倒是可以,但也沒法和明軍直接交戰(zhàn),隔著黃河天險和長城,跨越上千里路,補給能跟上嗎?
所以,明軍對抗的只有古外喀爾喀七部和西北的衛(wèi)拉特部,以及更北部的乞兒吉思部、布里亞特部,這四部近的幾百里,遠的上千里,明軍完全可以集中優(yōu)勢兵力逮著一部打。”
“知道大明的關(guān)寧鐵騎嗎?那支人數(shù)雖然不算多,但能抗衡建奴和蒙古騎兵的大明騎兵。
你們覺得有了蒙古優(yōu)良戰(zhàn)馬的供應和替換,以及更換了大明最近的火器,能不能按著蒙古騎兵打?”
“知道河西鐵騎嗎?那是崇禎登基后開始組建的,軍士都是河西一帶騎術(shù)最為精湛的軍士,裝備了大明的新式火器,能不能硬抗蒙古騎兵?”
“東西蒙古雖然歸順了大明,但不代表他們的騎術(shù)和戰(zhàn)力就退化了,給他們戰(zhàn)馬他們依舊是最精銳的騎兵。
他們曾經(jīng)是蒙古的一份子,太清楚蒙古騎兵的優(yōu)劣,裝備大明的火器能不能壓著蒙古諸部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