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大明和西遷的林丹汗,土默特?zé)o法兩線作戰(zhàn),只能聯(lián)合其他部落共同抵抗林丹汗的大軍。
兩敗俱傷才符合大明的利益,等土默特退走后,林丹汗的大軍缺少補給,面對追擊的建奴就有沒有抵抗之力。
要么進攻大明劫掠一番補充所需,要么繼續(xù)西遷。
可西邊就是鄂爾多斯和退走的土默特等部,肯定會遭到頑強抵抗。
無法持久作戰(zhàn)又面對追擊,那就只能挑軟柿子的大明進攻了。
可他們已經(jīng)料敵先機,做了一番準備,不求打贏,只要拖住林丹汗,等著建奴大軍追上來就行了。
林丹汗要么和大明聯(lián)合,要么被建奴打殘了再投降,因為建奴不敢接受一個黃金家族王系的大汗,那可是顆定時炸彈。
面對兩難,只要林丹汗還有些骨氣,那就會主動和大明聯(lián)合共同抗擊建奴。
大明只要給林丹汗一些支持,兩方就能火拼起來。
建奴久攻林丹汗不下,大軍又無法長時間在草原停留,
關(guān)寧防線又突不破,那就只能繞道蒙古,從喜峰口進入大明境內(nèi),直逼北京城。
而他在那條路線上早就秘密布置了伏兵,只要敢入關(guān),他就關(guān)門打狗。
這是在大明騎兵和野戰(zhàn)軍戰(zhàn)力起來之前,唯一能削弱建奴實力的一次機會了。
哪怕是他造一千門紅夷大炮送到寧遠城,沒有騎兵掩護,紅夷大炮也只能守城無法野戰(zhàn)。
可以說,從他穿越過來開始,一切的布局,就是逼皇太極和建奴重走歷史上崇禎二年的己巳之變的路線。
包括他巡視西北,以及接下來搞八大晉商,都是計劃中的一環(huán)。
蒙古其他諸部與建奴比起來,那都是小兒科。
不將建奴給打的幾年內(nèi)緩不過來,那崇禎五年后陜西、河南、山西等地大災(zāi)并起,
再加上遼東,他就算是天大的能力,大明都要完犢子了。
“陛下,臣等推演好了!”
堵胤錫走進了大堂,見崇禎沒有休息,便輕聲提醒了一句。
崇禎轉(zhuǎn)過身:“都進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