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了好一會兒,崇禎清醒了過來:“大伴,朝廷有年終獎嗎?”
“年終獎?”
王承恩一愣,隨即反應(yīng)了過來:“皇爺說的是臘賜吧!”
“對、對,朕說的就是這個,朝臣們忙了一年了,朝廷總得給一些獎勵吧,往年是怎么發(fā)的?”
對于這一點(diǎn),崇禎的記憶里還真沒有,一是他得到的記憶并不完整,第二他是登基前是親王,朝廷的這種事情他還真不知道。
王承恩臉色有些遲疑:“皇爺,這……”
見王承恩臉上滿是為難之色,崇禎眉頭一皺,心中同時有了不好的預(yù)感。
“有什么話直接說,吞吞吐吐的做什么?”
“皇爺,因?yàn)槊磕甓盏臅r候,地方官員以京官購置取暖木炭的名義向六部司奉獻(xiàn)錢,作為他們臘賜。”
“至于地方奉獻(xiàn)的……”
王承恩又低聲將地方奉獻(xiàn)的錢的來源給講了一遍。
崇禎聽完臉色沉寂,心中則是暗自吐槽。
對于年終獎,各級地方都有自己的渠道,有的衙門通過挪用衙門存銀放高利貸來賺錢。
或者利用職權(quán)集資經(jīng)商,開酒樓,賣鹽、酒等等,賺了歸自己,賠了就公款沖賬。
反正是掙的多,年終獎就拿的多,向上級交的多,升遷都快很多。
這不是鼓勵地方官吏搞貪污、挪用公款、受賄嗎?
俸祿太低和苛刻,讓大臣與皇室離心離德。
大明能到如今這般田地,絕不是偶然,而是種種開國時定下的制度就已經(jīng)挖下了坑。
宗室制度讓國庫負(fù)擔(dān)極重、稅收制度收不上銀子導(dǎo)致國庫空虛、武將選拔制度讓百姓難以出頭、武官難以退出,俸祿則是永為定制的制度。
大明官吏的俸祿在歷朝歷代中算是最低的了,正一品月俸八十七石,折算八十七兩銀子。
相對于普通百姓,那是一個天文數(shù)字,但對一品大員來說并不算多。
一品大員家里的仆人、轎夫、馬夫等等總得十來人吧,一人一個月一兩銀子,家眷二三十人不多吧,加上仆人的米面糧油等等,已經(jīng)所剩無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