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天后,各部送來了匯總的此戰(zhàn)善后明細。
“陛下,重修漢兒莊城、龍井關城等城、官道、大墓和紀念塔等,共需白銀六十七萬兩?!?/p>
“陛下,此戰(zhàn),建奴擄走我大明軍民三萬九千六百人,其中兩千一百人是負責押送的軍士,死亡在六百余人,可能有些百姓還躲在山中未出來,
各城損失房屋多達七千三百余間,農(nóng)作物踐踏一萬七千六百畝,損失十八萬三千兩?!?/p>
“陛下,此戰(zhàn)按照殺敵人數(shù),殺建奴一人獎勵二十兩白銀,共計一百三十萬兩,加上一些將領的、奇功等等,總計需要兩百萬兩左右,
誅殺投降明軍的獎勵每人五兩,此戰(zhàn)獎勵共計一百三十九兩白銀,
另外戰(zhàn)死撫恤銀……四百萬兩,合計五百三十九萬兩?!?/p>
侯徇匯報完后,猶豫了一下:“陛下,這撫恤銀會不會太高了一些?這……”
“高嗎?”
群臣齊刷刷的點頭。
高嗎?不是高,是高的離譜,離譜到大明之前所未有。
“不,朕并不認為高,如果朕有能力,朕會給的更高,
或許在你們眼中人命是最不值錢的動力,軍士可以隨時補充,
但在朕眼中那是一條人命,是為大明、為我朱家江山而戰(zhàn)的將士?!?/p>
“陛下仁慈,可臣擔心,此先例一開,我們就沒辦法止住了,
建奴還未橫推,蒙古諸部還未收服,南洋、倭寇還未打怕,西南、西不蠻夷都未臣服,
如果按照這個標準,即便是我們將大明全部土地售賣完,也支撐不了呀!到時候怎么辦?
不患寡而患不均,這……”
“你們說的,朕明白,朕也有對策!”
崇禎喝了口茶,慢悠悠道:“一、以戰(zhàn)養(yǎng)戰(zhàn),據(jù)可靠情報,倭寇島有一個很大的銀礦,能夠挖出數(shù)萬萬兩,這就足夠了;
第二,練強兵、精兵,不說達到勇士營的程度,至少面對建奴等,能一對一就行,
第三,發(fā)展火器,火力覆蓋之,如此咱們戰(zhàn)死的戰(zhàn)士自然就少了。
諸位覺得,三條路可不可行?”
得!
您都規(guī)劃好了,我們反對有啥用?
但眾人卻是從皇帝的話中準確的把握到了一個重要信息,皇帝說據(jù)可靠消息,這么說皇帝手上還掌控著另一個情報網(wǎng),這就令眾人驚駭了。
其實崇禎心中還有一句話沒有對群臣說:不然為什么錦衣衛(wèi)統(tǒng)計的京城富商的贖罪銀是八百多萬兩?而不是三百萬五百萬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