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是沒有銀局名,想來都是收到散銀后重新私鑄的。
“王表峰,這里面有多少金、銀?”
“回閣老,金銀庫內(nèi)的銀子都是五十兩一錠的,共計五十八萬六千兩,金有六千兩,另有散銀十余萬兩,合計白銀七十四萬六千兩。”
眾人再次倒吸一口涼氣。
而袁可立則是眉頭輕皺了一下,沒有多說什么。
眾人繼續(xù)看著剩下的十個門類的庫房,看到最后,眾人都麻木了。
寶玉庫,各種珍稀玉器應(yīng)有盡有,有整塊玉雕成的盤龍鈕活環(huán)耳鼎、黃玉豬龍,還有直徑半尺的青白玉帶皮螭龍璧擺件,雞血石、壽山田黃石都只能放在角落里。
“閣老,寶玉庫內(nèi)各種寶玉,價值三十三萬兩?!?/p>
ps:明朝的時候,玉器沒有像現(xiàn)在或者電視上所說的,一件幾千上萬兩銀子,普通的幾兩,中等幾十兩,上等幾百上千兩,極品就貴一些。
明代史學(xué)家張岱在《陶庵夢憶》中就記載了其叔父張爾蘊曾得到一枚治玉名家陸子岡琢制的玉簪,當(dāng)時就有人出價三百兩白銀。
看完寶玉庫后,眾人再次進入齒角、羽毛、古玩、字畫庫等,里面的藏品無一不是精品、稀品。
足足花了一個時辰,眾人才走馬觀花般的將前面的十一個門類的庫房看完。
站在地契庫房前,袁可立立刻振奮了起來。
對于前面的十一個庫房,他都無所謂,東西雖然是好東西,但這些東西不太好變現(xiàn)。
每一件東西價值都極高,這節(jié)骨眼上,買的起的估計也不敢買。
而且他是帶著皇帝的秘信來的,田地要多搞一些。
“打開!”
王表峰打開倉門后,里面的景象讓眾人有些錯愕。
地契倉面積比前面幾個倉小了許多,也沒有架子,只有數(shù)十個標(biāo)準(zhǔn)的老館箱(尺寸30x24x20)。
湊近一看,才發(fā)現(xiàn)每個老官箱上都貼著一個小紙條。
崔明查看了幾個,嘴里念叨著:“西安府、長安、咸寧、咸陽、興平、臨潼、涇陽……”
袁可立若有所思,低聲問了一句。
“王表峰,這些老官箱子內(nèi)不會裝的都是地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