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如果不是這副對聯(lián),我們都沒有仔細想過孔家的事情,孔家都投降了,那我們這些讀書人的意義呢?
讀書志在圣賢,為官心存君國,都投降了,還有哪門的君國?”
“已經(jīng)發(fā)生的我們管不著,話說孔家是不是真的投靠建奴了?這是赤裸裸的叛徒!”
……
議論聲越演越烈,凡是讀過書的人都陷入了深深的懷疑之中,禮義廉恥忠孝與識時務(wù)形成了矛盾。
詭異的是朝會之上,竟然沒有大臣提這事,仿佛不存在一樣。
孫承宗、袁可立等內(nèi)閣六部的人也都是避而不談。
實在是尷尬的很,如果向陛下匯報,他們能怎么說?
孔家前來是做什么?請皇帝下罪己詔,可他們敢提嗎?
另外對聯(lián)中的事情,怎么辦?
請陛下徹查、嚴懲?這要是傳出去,管他們是不是閣老、五朝名臣,都會被相當大一部分人罵死。
如果提了,又沒有建議,那提了等于沒提是一樣。
再說了,錦衣衛(wèi)、東廠、禁軍等等,皇帝肯定知道了,皇帝既然不提,那自然是有用意的。
而在北京城數(shù)里外的一座小縣城的一處莊園中,數(shù)人齊聚。
但有部分人帶著面具,沒有帶面具的人,都是滿臉的陰沉之色。
好一會兒之后,一人道:“這副對聯(lián)到底是從哪里冒出來的?有沒有查到?”
“沒有,仿佛是一夜之間出來的,整個京城大街小巷都有了!”
“會不會是皇帝,因為孔興燮的到來,對他才是最不利的,他只能出此下策了!”
“應(yīng)該不是,皇帝即便不待見孔家,可孔家依舊是天下文人心中的圣地,以能進孔家為榮,
這個時候做這種事情,鬧翻對朝廷百害而無一利。”
“我有些不明白,謀劃這么多只是為了讓皇帝下罪己詔,還把孔家牽扯進來了,到底是為了什么,
歷朝歷代都有皇帝下罪己詔,這也無關(guān)緊要吧!”
喜歡大明暴君,我為大明續(xù)運三百年()大明暴君,我為大明續(xù)運三百年。